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肇事逃逸的原因是什么?

帮助5人 3.8w浏览 匿名 2021-03-29 山西大同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定义及其构成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定义一直尚未统
    一,这无疑给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认定带来了困难。目前就法律、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学术界的探讨来看,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根据1995年6月20日公安部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工作规定》第2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案件,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逃逸”即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称“解释”)第2条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
    (5)项规定的情形之
    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第三种是陈兴良《刑法疏议》中指出的,“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不依法报警保护现场等待处理,而是私自逃跑,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

    应当讲,这三种表述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未能全面地概括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含义。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实践中,肇事者逃逸的动机也有其他表现,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这种情形必须在司法实践中加以区别对待,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等《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在公安部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工作规定》的第2条中表述为“逃离交通事故现场”,这样的表述是欠妥的。在司法实践中就有这样的情形即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这种逃跑行为如何认定?显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在学界部分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定。但是笔者认为逃逸者既然选择逃逸即具有主观上的恶性,是一种犯罪行为,就必须按照罪刑罚一致的原则,对于把握尺度上必须严格。所以《解释》第3 条规定是较为合理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而不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全文
    6 2021-03-29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293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肇事逃逸的原因是什么?
一键咨询
  • 177****76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4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6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3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7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8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8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8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7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6****62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1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4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5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0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7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6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0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7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0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7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4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3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4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2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0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0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6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7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5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2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0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5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5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4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8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6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5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8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3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1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2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8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8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5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0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2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3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1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5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6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88****423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2****271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78****441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交通肇事逃逸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法律概念薄弱;2、低职业道德;3、逃避心理复杂。交通肇事逃逸的原因从肇事逃逸者方面来思考主要有以上三种主观的原因,但是无论何种原因肇事逃逸都是违法的,无论是于对方当事人还是自己都百害而无一利,即使暂时的逃逸也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后仍然要承担责任甚至是更严重的责任。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交通肇事逃逸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因此就需要我们平常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对于x交通肇事逃逸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我们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帮助,可以通过文章中的内容进行了解。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肇事后逃逸与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办
肇事逃逸与逃逸致人死亡之法律责任探讨关于因交通肇事逃逸导致他人死亡之行为特征及量刑标准界定如下:此种行为发生于交通事故中,行为人为规避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逃离现场的行为,导致遭受事故伤害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最终导致伤亡的严重后果。依据相关严格的法律法规条款,若此类逃逸行为甚至涉及到更为严重的情节,例如担当肇事司机后酿成重大人员伤亡、车辆损毁等情况时,将会受到最长达三年至七年的刑事处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肇事后逃逸与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办
“因逃逸致人死亡”指机动车事故后,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责任逃离现场,导致受害人因缺乏及时救助而死亡。依据我国法律,此类行为若构成交通肇事罪,将视情节轻重,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直接导致他人死亡,量刑通常更为严厉,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29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肇事逃逸理赔原则是什么?
肇事逃逸理赔原则包括财产损失全部赔偿的原则、对人身损害 ,赔偿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的原则、按交通事故责任承担损害赔偿的原则、机动车方负无过错赔偿责任的原则、公平合理的原则这五项原则,肇事者因肇事逃逸肯定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按照以上所提原则对被害者进行一定的赔偿。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