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刑事犯罪中的明知情形如何认定

帮助5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匿名 2021-04-02 北京大兴区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大兴区优选法务
    大兴区优选法务
    37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刑法上所称的“明知”是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而司法实践中,认定被告人主观上是否“明知”会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知能力、供述、所涉食品的质量、价格及进销渠道等主、客观因素予以综合判断。
    如果行为人对所销售的食品是否有毒有害持有放任态度,不关心其是否对公众造成危害,可以从主观上认定行为人具有概括的故意,应当认定为“明知”。如果行为人长期从事该食品销售的生意,并且熟悉市场行情,知道该食品需要具备的相关的食品安全检验检疫证书,而该食品明显没有相关的安全证书,可以说明行为人可能知道所售食品有毒有害。如果行为人销售的食品显著低于市场价格,并且无法合理解释低价销售的原因的,可以推定行为人明知有毒有害。
    当然,在具体办案过程中,要如何评价行为人对其行为性质的认识,并不能仅仅依靠行为人的供述,也需要在考察行为人客观行为的基础上,依据一般社会人的认识标准,判断其对于自身行为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程度,从而判定其是否认识到自身的行为的违法性;而且这种法律禁止性的认识,也并不要求行为人对于法律规定有着具体明确的认识,而是一种观念上的盖然性认识,这种认识以未超过其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所能获得的认知程度为限度;
    行为人对其销售的食品是否安全不清楚,那就有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的情形,并且行为人对可能出现的导致危害他们生命健康的结果持有放任的态度,主观上存在概括的故意,那就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
    全文
    11 2021-04-02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52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刑事犯罪中的明知情形如何认定
一键咨询
  • 密云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4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3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1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8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8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2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0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朝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1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2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2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6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6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8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7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8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5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8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6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0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6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8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8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3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6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2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4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8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8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8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1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2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4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8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2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3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2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6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5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8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3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8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4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7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0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0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2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7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0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7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6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常州134****267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8****408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80****768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帮信罪明知的七种情形包括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帮信罪明知的七种情形包括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拐骗儿童罪中明知的认定
“明知”表明行为人已经知道,属于犯罪故意范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解释中“应当知道”有时用于表示“明知”。如果行为人对犯罪行为作出“明知”供述,其供述与相关证据在逻辑上具有自洽性,那么可以判定行为人在主观上系明知。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如何认定帮信罪中的明知
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明知、对行为人的客观认识和明知的程度来进行判定。如果行为人确实是在明知的情况下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帮助,就应当认定为帮信罪承担刑事责任。遇到如何认定帮信罪中的明知的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如何认定帮信罪中的明知
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1、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2、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3、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等等。接下来,我们通过下文具体了解如何认定帮信罪中的明知。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帮信罪中的“明知”如何认定?
帮信罪中的“明知”应当是根据相关的证据材料来证明的。不管是任何的犯罪行为,按照我们国家刑事诉讼法当中的要求,必须要提供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帮信罪中的“明知”如何认定,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