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写岗位职责是这样写的:负责什么什么
比如:负责公司人员招聘
稍好一点的是这么写的:负责制定人员招聘计划,在总经理审批后实施。
这样是不完善的,从写出来的东西,只能看到一个泛泛的方向性、领域性的东西。
标准写法是这样的:
在什么情况下,依据什么,进行什么动作,确保什么结果。
比如:
在公司战略指导下,依据公司招聘相关章程及业务开展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招聘计划,并带领部门成员开展招聘工作,确保满足公司各项工作开展的人员需求。
(注:并不是一定要这么写,我们只是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这样写。在实际情况中,也许没有战略,没有计划,没有章程)
在什么情况下,指的是职责的触发条件,也可以看出主导权限的范围
依据什么,是指行动的自由度,思维的自主性(这一条,请结合海氏岗位价值评估来思考其对岗位价值的影响)
做哪些动作,可以分析出各动作关联的能力,管理的幅度
确保什么结果,可以分析出相应的考核指标,职责覆盖的领域
拿刚才的例子来说
在公司战略指导下,那么他有接触战略规划的知情权,如果写的是在上级指导下,那就没有战略规划的知情权。
依据公司招聘章程,那么他的工作开展需要遵循招聘相关的管理制度,这时候,要看管理制度具体规定得有多细,多死,可以分析出他的行动自由度和思考的自主性。如果招聘管理制度里,流程规定好,面试环节规定好,面试方法规定好,招聘计划的制定方法也规定好,相对来说行动自由度就小得多。
并且,从中可以看出,如果这个岗位新招来一个人,需要给他培训的岗位相关的章程制度有哪些
合理制度招聘计划,得出做计划关联的能力——信息收集、分析判断、条理性
带领部门成员开展招聘工作,得出团队人员管理关联的能力——组织协调、沟通、培养指导、激励鼓舞
确保满足人员招聘需求——得出对招聘结果负责,考核指标从招聘结果的方向,用格利波特四分法(时间、数量、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得出
从理论上来说,光有职责其实还是不够的,我们这里讲得有点泛泛,其实在职责背后,还有工作描述,在工作描述背后,还有岗位操作指引,或者说SOP。
越是模式化的工作,SOP越清晰,越是还没有形成模式的工作,SOP越笼统,或者没有,但一般来说,工作描述尽量要有,有了工作描述,我们在职责关联出的能力要求、考核指标等,就能分析得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