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故意实施盗窃行为是否符合盗窃罪的立案标准。
只有当涉及到的财产数额达到盗窃罪定罪标准,才能够进入量刑环节讨论。
关于盗窃罪的量刑事宜,是按照所涉金额大小进行区分的,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
即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
针对不同的情况,法院将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等不同程度的刑罚。
然而,并非所有的偷窃行为都会被判定为盗窃罪。
对于那些具有小偷小摸习惯的人,由于生活困苦而偶尔实施盗窃的行为,或者是受到威胁被迫参与盗窃活动且未分得任何赃物或仅分得少量赃物的人,可以不视为盗窃罪,但在必要的时候,主管部门有权给予适当的处罚。
同时,我们还需将偷窃自己家人或近亲财物的行为与社会上的盗窃犯罪行为区分开来。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此类案件通常不会被视为犯罪处理;
如果确实存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性,在处理过程中也应当与社会上的盗窃案件有所区别。
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使盗窃公私财物已经达到了“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是如果情节轻微并且具备以下任一条件,都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1.年龄在16至18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实施盗窃行为;
2.全部退还赃款、赔偿损失;
3.主动投案自首;
4.被胁迫参与盗窃活动,没有分得任何赃物或只获得少量赃物;
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的情况。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