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定诈骗罪的主观故意时,关键要看行为人有没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想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判断:
1. 看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即是否运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段。
2. 看行为人的行为过程,包含获取财物的整个过程以及之后对财物的处理情况。
3. 看行为人的认知能力,要弄清楚其是否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别人财产受损,却仍积极去做。
如果行为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别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且别人因该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而其从中非法获取利益且无合法依据,一般就可以认定他有非法占有目的,也就构成了诈骗罪的主观故意。
要确定一个人是否构成诈骗罪的主观故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对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这件事的态度。
总之,通过对行为人的行为方式、行为过程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就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进而确定是否构成诈骗罪的主观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