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方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是约定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其作出的约定才可能具有法律效力。例如,成年人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作出的约定一般是有效的,而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在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作出的约定可能无效。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 意思表示真实是约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关键。双方在作出约定时,必须是真实的意愿表达,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因素的影响。如果一方被欺诈或胁迫而作出约定,该约定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例如,甲以欺诈手段使乙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乙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合同。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 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如果约定的内容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使双方自愿达成,也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例如,禁止买卖毒品的约定是无效的,因为这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