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用人单位按基本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符合法律规定,劳动者可收集证据申请仲裁要求补足差额。
法律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的平均工资指应得工资,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用人单位仅以基本工资支付补偿金的做法,显然与法律规定不符,侵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者要维护自身权益,需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像工资条能直观反映工资构成,银行工资流水明细可证明实际收入,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有了这些证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就能有力支撑自己的诉求,要求用人单位按法律标准补足经济补偿金差额。若你在收集证据或申请仲裁过程中遇到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