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是否属于工伤范畴:
仔细判断自己所遭受的伤害是否符合工伤的条件,重点看是否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为工作原因而受伤。比如,在正常上班时间,在工地的作业区域,因为进行工地安排的工作任务而受伤,这种情况一般就属于工伤。
(二)面对工地赔偿不合理时收集证据:
要积极收集各种相关的证据。一方面,收集事故发生的证据,像是事故现场的照片,能清晰反映出事发时的具体情况;工友的证言也很重要,他们亲眼目睹事发经过,能从旁证明。另一方面,就医相关的证据也要保留好,比如病历,它记录了受伤的情况和治疗过程;诊断证明能明确伤情;花费单据则能证明为治疗所支出的费用。
(三)尝试与工地相关方协商:
主动和工地的施工单位或者雇主进行协商沟通。在协商时,要清楚明确地指出自己按照法律规定应该得到的赔偿项目以及具体的金额,然后重新就赔偿事宜展开讨论,争取达成一个合理的赔偿协议。
(四)协商不成时的法律途径:
要是协商没有成功,首先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前提是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在拿到工伤认定结果后,再依据这个结果去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自己的伤残等级等情况。最后,根据鉴定结果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工地方面给予合理的工伤赔偿。在仲裁过程中,之前收集的那些证据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等相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