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租赁合同后,在特定情形下确实可以起诉。这是因为合同解除并不意味着所有争议就此终结,只要存在合法合理的诉求,法律会保障当事人的权益。
1. 针对违约行为造成损失可起诉。在租赁合同履行中,若一方有违约行为,像未按约定履行维修义务或者未按时支付租金等,给另一方带来损失。即便合同已解除,受损方有权起诉违约方,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这种情况下,受损方应收集好相关违约证据,如维修记录、租金支付凭证等,以便在诉讼中有力支撑自己的诉求。
2. 对合同解除的条件、程序有争议可起诉。若在解除过程中,一方认为解除合同的通知不合法、不符合约定或法定条件,就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定解除是否有效。此时,当事人要梳理清楚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找出对方解除行为的不合理之处。
总之,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