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口头协议的有效性:
要使口头协议有效,需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不能约定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其次,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像不能约定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作为协议内容;再者,双方当事人得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其能力范围之外订立的口头协议可能无效;最后,双方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二)口头协议在证据证明方面的问题:
口头协议最大的麻烦就是一旦产生纠纷,很难直接证明协议具体内容。毕竟没有书面的记录,靠双方的回忆和陈述,可能各执一词,难以确定真实情况。
(三)特殊类型合同中口头协议的效力:
在一些特殊合同里,法律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比如不动产转让合同,涉及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转让等,就应当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还有法定要式合同,也要求有书面形式。这种情况下,口头协议因为不符合形式要件,可能不会被法律完全认可。
(四)实践中的建议:
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对于重要事务,最好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书面合同能清晰记录双方的权利义务,发生纠纷时也有明确的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同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