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朋友前几日开车的时候撞到了一个小孩子,当时特别害怕,现在已经联系不上他了,咨询下轻微肇事逃逸2018

帮助5人 6.2w浏览 匿名 2018-08-12 江苏泰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对肇事情况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所谓的“逃逸”在行为人的主、客观上无非是正常行驶行为的继续化,是交通肇事罪中的重要情形。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要素: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 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当然,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单指的当场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关键是看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与社会危害性,交通肇事后,虽及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但在之后却畏罪逃跑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量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法释〔2000〕33号 最高人民法院2000.11.15发布)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全文
    8 2018-08-12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04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我朋友肇事逃逸了,咨询下轻微肇事逃逸2018
一键咨询
  • 153****48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1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8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6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6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2****43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1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7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1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2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7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7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2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3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5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1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8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4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4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4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5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8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0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7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1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5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5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2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8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3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1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8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1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0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6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2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3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7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3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5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0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4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6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4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6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2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2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4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7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8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56****299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56****825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77****869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借车给朋友肇事逃逸找不到人怎么办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借车给朋友肇事逃逸找不到人怎么办,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有哪些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是否可以通过微信起诉还钱
[律师回复] 解析:
当涉及到拖欠债务未偿还的问题时,启动法律诉讼程序是极为有效的解决手段。
对于任何未能如约归还借款的借款人而言,他们都应该被视为债权人,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来追回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说,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法律起诉:
1.首先,债权人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个人身份证明文件以及与该笔借款相关的合同等重要证据材料,然后前往被告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交诉状,请求立案处理。
2.如果所有的起诉条件均满足,那么法院将会在七天之内予以立案,并且会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有关立案情况。
反之,若有任何一项条件不符合,法院也会在七天之内出具裁定书,明确告知不予受理的原因。
3.在法院正式立案之后,会在五天之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被告方,而被告则必须在收到副本之日起的十五天之内提交答辩状。
4.接下来,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来进行审理。
通常情况下,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为六个月,而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则为三个月。
5.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如果法官决定当庭宣判,那么判决书将会在十天之内送达给双方当事人。
而如果选择定期宣判,那么判决书将会在宣判结束后立即送达。
6.在判决书生效之后,如果债务人仍然未能履行还款义务,那么债权人就可以在判决生效之日起的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
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
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快速解决“债权债务”问题
当前688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司法鉴定为轻伤后必须刑拘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需要进行逮捕行动,仅依据轻微伤害程度的鉴定结果,公安部门未必会采取强制性措施。
同时,只有具备充足的其他证据能够明确指向嫌疑人时,才会依法申请执行刑事拘留的程序及相关审批事宜。
公安机关对于现有的罪犯或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员,如果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便可以优先考虑实施拘留:
(1)正在筹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或者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立即被察觉到的;
(2)被害人或者现场目击者亲眼指认其为罪犯的;
(3)在其身边或者居住地发现了确凿的犯罪证据的;
(4)犯罪行为发生后试图自杀、逃离现场或者在逃亡中的;
(5)有销毁、伪造证据或者串通口供的可能性的;
(6)无法提供真实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团伙作案等重大犯罪嫌疑的。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交通肇事全责受害人不谅解可以适用缓刑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那些属于法定刑期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程度的案件,如果被告人能够积极地对被害者及其近亲家属进行经济赔偿且已经得到了对方的谅解,即使尚未获得正式的谅解书,但仍可考虑给予其缓刑的判决。
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之一时,被告人就有可能获得缓刑的处理方式:
首先,当被告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被害者及其近亲家属进行经济赔偿,并且已经得到了对方的谅解,那么这种情况下,法院通常会考虑给予被告人缓刑的判决。
其次,如果被告人的法定刑期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程度,同时他又能积极地对被害者及其近亲家属进行经济赔偿,尽管没有得到正式的谅解书,但是只要被告人表现出良好的悔过态度和诚意,法院仍然可以考虑给予其缓刑的判决。
最后,如果被告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事故现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者隐瞒事故真相、嫁祸他人等行为,一般来说是不适合给予缓刑的。
然而,如果被告人能够积极地对被害者及其近亲家属进行经济赔偿,并且已经得到了对方的谅解,那么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对被告人的量刑标准。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是什么构成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非主观肇事逃逸属于肇事逃逸吗
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主要有两种情况: 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离事故现场。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肇事逃逸和肇事逃逸罪哪个严重
《刑法》里并没有肇事逃逸罪,这个行为涉嫌交通肇事罪,对司机的处罚比肇事逃逸行为更为严重,需要对行为人判3~7年有期徒刑,若是逃逸行为导致受害者死亡,可以对肇事的司机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98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肇事逃逸逃逸扣多少分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肇事逃逸逃逸扣多少分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