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过错原则过错推定

2.5k浏览 帮助25人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最新修订 | 2024-03-02

1、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侵犯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2、过错责任原则包含以下含义:

(1)它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责任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者过失才可能承担侵权责任

(2)它以行为人的过错程度作为确定责任形式、责任范围的依据。在过错责任原则中,不仅要考虑行为人的过错,往往也会考虑受害人的过错或者第三人的过错。如果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对损害的发生也存在过错的话,则要根据过错程度来分担损失,因此可能减轻甚至抵消行为人承担的责任。在共同侵权的场合,共同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甚至可能成为其内部分损失的依据。

3、在最高人民法院《人身赔偿损失解释》中,采纳了根据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在共同侵权人内部分担损失为原则,平均分担为例外的主张。过错责任原则是在否定古代法中的结果责任原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1804年《法国民法典》正式确立过错责任原则,该法第1382条和第1383条分别规定了作为和不作为的过错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二款将过错责任原则规定为侵权法的归责原则。

4、这一原则的确立,为民事主体的行为确立了标准。它要求行为人善尽对他人的谨慎和注意,尽量避免损害后果,也要求每个人充分尊重他人的权益,从而为行为人确立了自由行为的范围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它也有利于预防损害的发生,通过赋予过错行为以侵权责任,教育行为人行为时应当谨慎、小心,尽到注意义务,努力避免损害的发生;它充分协调和平衡了“个人自由”和“社会安全”两种利益的关系。

过错原则过错推定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76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答? 125511人选择咨询律师
680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过错原则过错推定
一键咨询
  •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2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3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2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0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8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6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5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3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3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4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2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8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0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6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1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8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1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6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7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2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8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3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8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5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8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8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4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4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1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7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2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2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1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7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6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6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2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1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2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5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0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0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7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4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8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3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4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2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7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3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通178****731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56****813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77****349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
无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的区别是包括:责任分担情况、责任的性质、免责情况等不同。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一旦产生侵权问题,就涉及到责任承担,每种归责原则都有适用的情形。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推搡是否构成袭警罪
[律师回复] 解析:
事实上,在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法体系中,并未特别设置所谓的“袭警罪”。
然而,对于任何形式的攻击警察的行为,只要涉及到导致受害者达到轻伤乃至更严重程度的人身伤害,这类案件均会被认定为属于伤害罪范畴,从而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而如果仅仅是发生了诸如推搡之类的轻微肢体冲突,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定为妨害公务罪。关于妨害公务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主体通常为普通公民;
其次,该罪行所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红十字会等重要机构的正常公务活动;
再次,从主观层面分析,行为人必须具备明确的故意心态;
最后,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通过实施暴力、恐吓等手段,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或职责的行为,或者尽管没有直接使用暴力、恐吓手段,但是却对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的国家安全工作产生了严重干扰的行为。
至于袭警罪的量刑标准,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对于那些采取暴力手段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罪犯,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倘若行为人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危险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那么就应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75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区别
过错责任原则中,受害人需要承担向法院举证的责任,因为过错责任原则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谁主张则谁举证”的原则,而到了过错推定原则上,情况却反了过来,受害人举证的责任消失了,而加害人只需要向法院证明自己在事实行为中没有犯过错便可逃过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过错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有什么不同
过错责任原则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过错推定,也叫过失推定,在侵权行为法上,就是受害人在诉讼中,能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过错推定原则与过错原则的不同之处?
过错推定原则与过错原则两者有三处的不同: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不同、过错的轻重对责任的影响不同、过错责任严格区分受害人的过错与行为人的过错,在适用过错推定的特殊侵权行为中,即使能够证明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也不能因此而免除行为人的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取保候审过又犯错怎么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若在解除取保候审之后再次犯罪,负责执行该程序的相关部门通常会暂时扣留他的保证金,等待人民法院正式的决判结果出炉,以确定保证金是否应该被没收。而就那些故意重蹈覆辙并再次触犯法律之人来说,他们所缴纳的保证金将毫无疑问地被没收尽;对部分因疏忽大意或未能构成犯罪重犯的罪犯而言,他们缴纳的保证金将会被返还。需要特别注意,没收保证金属于严格的刑事司法范畴,个人不能尝试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维权。不过,如果当事人对于复核决定持有异议,完全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倘若被取保候审者违反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警方和法院将根据情况分别处理,包括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认罪悔过,重新缴纳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人,甚至采取监视居住或者逮捕等措施。当被取保候审者违反了取保候审的规定,并且已经依法被没收了保证金之后,公安司法机关仍然决定对其继续实施取保候审时,那么取保候审的期限应自始至终持续计算。
法律依据: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零一条
犯罪嫌疑人有下列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
(一)故意实施新的犯罪;
(二)企图自杀、逃跑;
(三)实施毁灭、伪造证据,串供或者干扰证人作证,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
(四)对被害人、证人、鉴定人、举报人、控告人及其他人员实施打击报复。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32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30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过错推定原则和过错原则的区别是什么?
过错推定原则和过错原则的区别是:举证责任分配不同、对责任的影响不同、过错人的认定不同等,过错推定原则和过错原则都是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进行合法的处理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律图安心问
服务承诺
专业服务
18W+认证律师,年普法人次15亿+,律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律师认证
该律师已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及执业资格等严格审核,确保律师真实且专业,可放心委托!
退款保障
律图全程保障您的消费权益,律师未服务将自动退款至支付账户。
用户真实评价
  •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很慌乱,还好有你们给予帮助和指点!
    159****4498
  • 律师说的很清楚,我一下子就听的明白了,值得信赖!
    187****2724
  • 律图的律师专业性强,诚恳真挚,问题真正得到了解决。回复问题较快,是我网上咨询遇到的最好的平台和律师。
    180****1943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