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假想防卫是否是过失犯罪?

最新修订 | 2024-03-01
1.8w浏览 4点赞
卢滨律师
卢滨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48人
律师解析
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
1、假想防卫可以过失犯罪论处。假想防卫并非都是不具有罪过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往往存在过失,由于假想防卫的行为人对没有实行不法侵害的人造成了损害,有时甚至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虽然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所造成的,有可宽恕的一面。但在多数情况下,只要行为人稍加注意,就可以弄清不法侵害是否确实存在,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避免错误及危害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应该注意而未注意,使本可避免的危害结果未能避免,所以,其主观上存在刑法意义上犯罪的过失,一般可以过失犯罪论处。
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因此,在假想防卫案件中,由于过失而造成危害后果的,只有刑法分则中明文规定处罚这种过失行为时,行为人才承担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否则,即使因过失导致了一定的危害后果,也不应要求行为人承担刑事方面的责任。
2、在某些情况下,假想防卫的行为人产生存在不法侵害的认识错误属于不可避免。主观上没有罪过,危害结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对此,应当视为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不是犯罪。”对于行为人的这种认识错误是否可以避免,应结合行为人自身的认知条件,参考社会上一般人的认识水平以及案发当时具体的时间、环境等客观因素综合判断分析,力求准确。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刑事犯罪辩护案件·推荐文章

徐州152****930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2****125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81****314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27人选择咨询律师
695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假想防卫是否是过失犯罪?
一键咨询
  • 174****54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6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67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5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1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5****74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2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8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4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4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3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0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8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4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2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2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3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0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3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3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4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3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5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5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3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1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1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0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8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1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8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4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5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8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2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1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3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4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8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3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0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1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2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4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8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6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4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2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3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2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180****588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78****109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35****544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假想防卫是过失犯罪吗
假想防卫是过失犯罪,假想防卫不限于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的情形,还包括正当防卫过程中的防卫打击错误。假想防卫的法律性质取决事实认识错误,因此其罪责形式应按事实错误处理,且应按抽象的事实认识错原理的确定。
20浏览
假想防卫是过失犯罪吗?
假想防卫可以过失犯罪论处。其主观上存在刑法意义上犯罪的过失,一般可以过失犯罪论处。假想防卫不应以故意犯罪来处理。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0浏览
假想防卫是正当防卫吗
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所以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
11浏览
假想防卫是不是正当防卫
不是。假想防卫是属于当事人主观上存在错误,对防卫过程中出现的损害情况没有做出合理的认定而进行的。正当防卫,则是属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进行的防卫活动。
14浏览
假想防卫是否是过失犯罪
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 1、假想防卫可以过失犯罪论处。
6浏览
顶部
孟凡永律师
孟凡永律师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