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已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可随意撤销吗?

#合同效力 最新修订 | 2024-09-29
3.9k浏览
张晓旭律师
张晓旭律师在线
辽宁权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5.0分服务:2379人
咨询我
专业处理合同效力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合同效力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合同效力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专业处理合同效力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合同效力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合同效力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专业处理合同效力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合同效力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合同效力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律师解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已经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但不能随意撤销或者解除,应该遵循双方自愿协商的原则,由双方协商解决。
我国法律并未规定合同解除的对象必须是成立并生效的合同;其次,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选择用解除合同的方式来终止该类型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即使附有生效条件所约定的义务。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王强强律师律师其他文章

海淀区188****216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大兴区178****688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石景山区152****214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88****216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大兴区178****688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石景山区152****214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88****216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大兴区178****688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石景山区152****214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43人选择咨询律师
674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已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可随意撤销吗?
一键咨询
  • 143****62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7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6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6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4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6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6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0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3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7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2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7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6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6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4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6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6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0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3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7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5****13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4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2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6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7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3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1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1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8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5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4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2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2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4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8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0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8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4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4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6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3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0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7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0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1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3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4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8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4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4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1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5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7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3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2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7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4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5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2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3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3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4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2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6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7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3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1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1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8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5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4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2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2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4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8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0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8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4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4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6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3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0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7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0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1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3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4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8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4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4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1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5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7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3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2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7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4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5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2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3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135****623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昌平区135****342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34****884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房山区135****623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昌平区135****342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34****884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房山区135****623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昌平区135****342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34****884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已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可随意撤销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已经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但不能随意撤销或者解除,应该遵循双方自愿协商的原则,由双方协商解决。 我国法律并未规定合同解除的对象必须是成立并生效的合同;其次,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选择用解除合同的方式来终止该类型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即使附有生效条件所约定的义务。
1w浏览2024-09-29
我朋友刚签订的一份担保合同,现在担保合同已经成立了,但是没有生效,担保合同成立但未生效可以撤销吗
[律师回复] 成立未生效的合同,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尚未具备法律规定或约定的生效要件,暂时不能完全按照当事人的合意产生法律拘束力,即不能发生合同履行的效果的合同。未生效的合同以合同的成立为前提,是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效力的特殊种类。合同成立未生效的情形有两种:一是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生效的条件尚未成就。二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生效需要履行审批、登记等程序,当事人未进行审批、登记。
  合同因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双方自愿达成合意,使己方处于合同的约束之下,这也是合同严守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要求。合同的成立效力与生效效力是不同的。合同的依法成立意味着合同法律约束力的产生,合同的生效则意味着约定权利义务的发生以及债权人给付受领权的产生。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对合同双方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只不过这个“约束力”不是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而已,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约束力。这种形式上的约束力当然地要求当事人负有保持履行合同意愿的法定义务——不能随意解除合同并积极地促成合同生效并履行合同。
  二、已成立未生效合同可以解除
  第
一,解除合同是终止未生效合同有效且有限的途径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就是终止合同关系,使双方从已设定的权利义务中解脱出来,从而不再受合同效力的束缚。如前文所述,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选择用解除合同的方式来终止该类型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从《合同法》规定的合同终止的情形来看,对成立未生效的合同而言,解除是终止该类合同有效且有限的途径。另外,我国《合同法》并未规定合同解除的对象必须是成立并生效的合同,合同解除以生效合同为对象的观点不宜固守。
  第
二,解除合同是合同严守原则的例外和有益补充。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合同依法成立意味着合同法律约束力的产生,合同生效则意味着依照合意设定的权利义务的发生以及债权人给付受领权的产生。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只具有合同的一般拘束力,这种拘束力实际上就是合同形式效力,并不是合同的实质效力。在主客观情事变化、严守合同会导致不当后果的情况下,法律尚且允许当事人选择适当方式解除具有实质效力的生效合同,何况是这种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呢?只要符合合同解除的要件,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当然可以解除。
  第
三,恶意阻却合同生效的行为是违约行为。
  随着合同责任不断扩大,违约早已超出“违反合同约定”这一固定范畴,如违反附随义务这样一种法定义务也会产生违约责任。合同成立后,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履行,履行是合同的目的。在成立未生效合同中,当事人受合同效力拘束并负有保持履行意愿的法定义务:不能随意解除合同、积极地促成合同生效、履行合同。实际上,无论当事人一方拒绝批准、登记,还是恶意阻止条件成就,都表明其已经不愿使合同得以履行,也违反了上述法定义务和合同拘束力的要求,其本质也是违约行为。《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故恶意阻却合同生效的违约行为,依法可构成期前违约或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等合同法定解除情形。
  第
四,从经济效率的原则考虑应允许解除。
  鼓励交易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未生效的合同可能由长期的未生效状态发展到生效履行阶段或合同再无生效可能,使得当事人的合同权利长期停滞在不利状态,救济存在障碍或需付出更大的代价,将会更大程度地损害善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造成交易成本的浪费。鼓励交易,应当是鼓励自愿、自主的交易。在合同长期处于未生效状态,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相应的义务或恶意阻却合同生效条件成就,此时合同的基础已经动摇,合同的履行目的已经落空,故应当允许合同解除,使当事人摆脱合同束缚,重新寻找新的交易机会。
  第
五,对恶意阻却条件成就单纯若适用“拟制条件成就”可能造成不合理的结果。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拟制条件成就在通常情况下是符合当事人利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违背当事人意志,尤其是善意守约人的意志,造成不合理的后果。单纯地适用“条件成就的拟制”使合同发展到生效状态,来解决恶意阻止条件成就的未生效合同未必符合当事人的意思。本案中原告诉求解除合同,被告表明不愿使合同生效,故条件成就的拟制均不符合当事人的本意。因此,应当赋予未生效合同当事人更灵活的救济手段。当事人可以协议解除合同或赋予善意一方解除合同的权利,进而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10w+浏览
已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可随意撤销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已经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但不能随意撤销或者解除,应该遵循双方自愿协商的原则,由双方协商解决。 我国法律并未规定合同解除的对象必须是成立并生效的合同;其次,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选择用解除合同的方式来终止该类型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即使附有生效条件所约定的义务。
1w浏览2024-10-18
我朋友刚签订的一份担保合同,现在担保合同已经成立了,但是没有生效,担保合同成立但未生效可以撤销吗
[律师回复] 成立未生效的合同,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尚未具备法律规定或约定的生效要件,暂时不能完全按照当事人的合意产生法律拘束力,即不能发生合同履行的效果的合同。未生效的合同以合同的成立为前提,是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效力的特殊种类。合同成立未生效的情形有两种:一是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生效的条件尚未成就。二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生效需要履行审批、登记等程序,当事人未进行审批、登记。
  合同因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双方自愿达成合意,使己方处于合同的约束之下,这也是合同严守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要求。合同的成立效力与生效效力是不同的。合同的依法成立意味着合同法律约束力的产生,合同的生效则意味着约定权利义务的发生以及债权人给付受领权的产生。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对合同双方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只不过这个“约束力”不是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而已,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约束力。这种形式上的约束力当然地要求当事人负有保持履行合同意愿的法定义务——不能随意解除合同并积极地促成合同生效并履行合同。
  二、已成立未生效合同可以解除
  第
一,解除合同是终止未生效合同有效且有限的途径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就是终止合同关系,使双方从已设定的权利义务中解脱出来,从而不再受合同效力的束缚。如前文所述,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选择用解除合同的方式来终止该类型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从《合同法》规定的合同终止的情形来看,对成立未生效的合同而言,解除是终止该类合同有效且有限的途径。另外,我国《合同法》并未规定合同解除的对象必须是成立并生效的合同,合同解除以生效合同为对象的观点不宜固守。
  第
二,解除合同是合同严守原则的例外和有益补充。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合同依法成立意味着合同法律约束力的产生,合同生效则意味着依照合意设定的权利义务的发生以及债权人给付受领权的产生。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只具有合同的一般拘束力,这种拘束力实际上就是合同形式效力,并不是合同的实质效力。在主客观情事变化、严守合同会导致不当后果的情况下,法律尚且允许当事人选择适当方式解除具有实质效力的生效合同,何况是这种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呢?只要符合合同解除的要件,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当然可以解除。
  第
三,恶意阻却合同生效的行为是违约行为。
  随着合同责任不断扩大,违约早已超出“违反合同约定”这一固定范畴,如违反附随义务这样一种法定义务也会产生违约责任。合同成立后,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履行,履行是合同的目的。在成立未生效合同中,当事人受合同效力拘束并负有保持履行意愿的法定义务:不能随意解除合同、积极地促成合同生效、履行合同。实际上,无论当事人一方拒绝批准、登记,还是恶意阻止条件成就,都表明其已经不愿使合同得以履行,也违反了上述法定义务和合同拘束力的要求,其本质也是违约行为。《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故恶意阻却合同生效的违约行为,依法可构成期前违约或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等合同法定解除情形。
  第
四,从经济效率的原则考虑应允许解除。
  鼓励交易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未生效的合同可能由长期的未生效状态发展到生效履行阶段或合同再无生效可能,使得当事人的合同权利长期停滞在不利状态,救济存在障碍或需付出更大的代价,将会更大程度地损害善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造成交易成本的浪费。鼓励交易,应当是鼓励自愿、自主的交易。在合同长期处于未生效状态,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相应的义务或恶意阻却合同生效条件成就,此时合同的基础已经动摇,合同的履行目的已经落空,故应当允许合同解除,使当事人摆脱合同束缚,重新寻找新的交易机会。
  第
五,对恶意阻却条件成就单纯若适用“拟制条件成就”可能造成不合理的结果。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拟制条件成就在通常情况下是符合当事人利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违背当事人意志,尤其是善意守约人的意志,造成不合理的后果。单纯地适用“条件成就的拟制”使合同发展到生效状态,来解决恶意阻止条件成就的未生效合同未必符合当事人的意思。本案中原告诉求解除合同,被告表明不愿使合同生效,故条件成就的拟制均不符合当事人的本意。因此,应当赋予未生效合同当事人更灵活的救济手段。当事人可以协议解除合同或赋予善意一方解除合同的权利,进而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10w+浏览
我朋友刚签订的一份担保合同,现在担保合同已经成立了,但是没有生效,担保合同成立但未生效可以撤销吗
[律师回复] 成立未生效的合同,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尚未具备法律规定或约定的生效要件,暂时不能完全按照当事人的合意产生法律拘束力,即不能发生合同履行的效果的合同。未生效的合同以合同的成立为前提,是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效力的特殊种类。合同成立未生效的情形有两种:一是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生效的条件尚未成就。二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生效需要履行审批、登记等程序,当事人未进行审批、登记。
  合同因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双方自愿达成合意,使己方处于合同的约束之下,这也是合同严守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要求。合同的成立效力与生效效力是不同的。合同的依法成立意味着合同法律约束力的产生,合同的生效则意味着约定权利义务的发生以及债权人给付受领权的产生。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对合同双方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只不过这个“约束力”不是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而已,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约束力。这种形式上的约束力当然地要求当事人负有保持履行合同意愿的法定义务——不能随意解除合同并积极地促成合同生效并履行合同。
  二、已成立未生效合同可以解除
  第
一,解除合同是终止未生效合同有效且有限的途径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就是终止合同关系,使双方从已设定的权利义务中解脱出来,从而不再受合同效力的束缚。如前文所述,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选择用解除合同的方式来终止该类型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从《合同法》规定的合同终止的情形来看,对成立未生效的合同而言,解除是终止该类合同有效且有限的途径。另外,我国《合同法》并未规定合同解除的对象必须是成立并生效的合同,合同解除以生效合同为对象的观点不宜固守。
  第
二,解除合同是合同严守原则的例外和有益补充。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合同依法成立意味着合同法律约束力的产生,合同生效则意味着依照合意设定的权利义务的发生以及债权人给付受领权的产生。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只具有合同的一般拘束力,这种拘束力实际上就是合同形式效力,并不是合同的实质效力。在主客观情事变化、严守合同会导致不当后果的情况下,法律尚且允许当事人选择适当方式解除具有实质效力的生效合同,何况是这种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呢?只要符合合同解除的要件,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当然可以解除。
  第
三,恶意阻却合同生效的行为是违约行为。
  随着合同责任不断扩大,违约早已超出“违反合同约定”这一固定范畴,如违反附随义务这样一种法定义务也会产生违约责任。合同成立后,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履行,履行是合同的目的。在成立未生效合同中,当事人受合同效力拘束并负有保持履行意愿的法定义务:不能随意解除合同、积极地促成合同生效、履行合同。实际上,无论当事人一方拒绝批准、登记,还是恶意阻止条件成就,都表明其已经不愿使合同得以履行,也违反了上述法定义务和合同拘束力的要求,其本质也是违约行为。《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故恶意阻却合同生效的违约行为,依法可构成期前违约或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等合同法定解除情形。
  第
四,从经济效率的原则考虑应允许解除。
  鼓励交易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未生效的合同可能由长期的未生效状态发展到生效履行阶段或合同再无生效可能,使得当事人的合同权利长期停滞在不利状态,救济存在障碍或需付出更大的代价,将会更大程度地损害善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造成交易成本的浪费。鼓励交易,应当是鼓励自愿、自主的交易。在合同长期处于未生效状态,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相应的义务或恶意阻却合同生效条件成就,此时合同的基础已经动摇,合同的履行目的已经落空,故应当允许合同解除,使当事人摆脱合同束缚,重新寻找新的交易机会。
  第
五,对恶意阻却条件成就单纯若适用“拟制条件成就”可能造成不合理的结果。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拟制条件成就在通常情况下是符合当事人利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违背当事人意志,尤其是善意守约人的意志,造成不合理的后果。单纯地适用“条件成就的拟制”使合同发展到生效状态,来解决恶意阻止条件成就的未生效合同未必符合当事人的意思。本案中原告诉求解除合同,被告表明不愿使合同生效,故条件成就的拟制均不符合当事人的本意。因此,应当赋予未生效合同当事人更灵活的救济手段。当事人可以协议解除合同或赋予善意一方解除合同的权利,进而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10w+浏览
我朋友刚签订的一份担保合同,现在担保合同已经成立了,但是没有生效,担保合同成立但未生效可以撤销吗
[律师回复] 成立未生效的合同,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尚未具备法律规定或约定的生效要件,暂时不能完全按照当事人的合意产生法律拘束力,即不能发生合同履行的效果的合同。未生效的合同以合同的成立为前提,是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效力的特殊种类。合同成立未生效的情形有两种:一是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生效的条件尚未成就。二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生效需要履行审批、登记等程序,当事人未进行审批、登记。
  合同因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双方自愿达成合意,使己方处于合同的约束之下,这也是合同严守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要求。合同的成立效力与生效效力是不同的。合同的依法成立意味着合同法律约束力的产生,合同的生效则意味着约定权利义务的发生以及债权人给付受领权的产生。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对合同双方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只不过这个“约束力”不是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而已,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约束力。这种形式上的约束力当然地要求当事人负有保持履行合同意愿的法定义务——不能随意解除合同并积极地促成合同生效并履行合同。
  二、已成立未生效合同可以解除
  第
一,解除合同是终止未生效合同有效且有限的途径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就是终止合同关系,使双方从已设定的权利义务中解脱出来,从而不再受合同效力的束缚。如前文所述,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同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选择用解除合同的方式来终止该类型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从《合同法》规定的合同终止的情形来看,对成立未生效的合同而言,解除是终止该类合同有效且有限的途径。另外,我国《合同法》并未规定合同解除的对象必须是成立并生效的合同,合同解除以生效合同为对象的观点不宜固守。
  第
二,解除合同是合同严守原则的例外和有益补充。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合同依法成立意味着合同法律约束力的产生,合同生效则意味着依照合意设定的权利义务的发生以及债权人给付受领权的产生。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只具有合同的一般拘束力,这种拘束力实际上就是合同形式效力,并不是合同的实质效力。在主客观情事变化、严守合同会导致不当后果的情况下,法律尚且允许当事人选择适当方式解除具有实质效力的生效合同,何况是这种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呢?只要符合合同解除的要件,成立未生效的合同当然可以解除。
  第
三,恶意阻却合同生效的行为是违约行为。
  随着合同责任不断扩大,违约早已超出“违反合同约定”这一固定范畴,如违反附随义务这样一种法定义务也会产生违约责任。合同成立后,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履行,履行是合同的目的。在成立未生效合同中,当事人受合同效力拘束并负有保持履行意愿的法定义务:不能随意解除合同、积极地促成合同生效、履行合同。实际上,无论当事人一方拒绝批准、登记,还是恶意阻止条件成就,都表明其已经不愿使合同得以履行,也违反了上述法定义务和合同拘束力的要求,其本质也是违约行为。《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故恶意阻却合同生效的违约行为,依法可构成期前违约或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等合同法定解除情形。
  第
四,从经济效率的原则考虑应允许解除。
  鼓励交易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未生效的合同可能由长期的未生效状态发展到生效履行阶段或合同再无生效可能,使得当事人的合同权利长期停滞在不利状态,救济存在障碍或需付出更大的代价,将会更大程度地损害善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造成交易成本的浪费。鼓励交易,应当是鼓励自愿、自主的交易。在合同长期处于未生效状态,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相应的义务或恶意阻却合同生效条件成就,此时合同的基础已经动摇,合同的履行目的已经落空,故应当允许合同解除,使当事人摆脱合同束缚,重新寻找新的交易机会。
  第
五,对恶意阻却条件成就单纯若适用“拟制条件成就”可能造成不合理的结果。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拟制条件成就在通常情况下是符合当事人利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违背当事人意志,尤其是善意守约人的意志,造成不合理的后果。单纯地适用“条件成就的拟制”使合同发展到生效状态,来解决恶意阻止条件成就的未生效合同未必符合当事人的意思。本案中原告诉求解除合同,被告表明不愿使合同生效,故条件成就的拟制均不符合当事人的本意。因此,应当赋予未生效合同当事人更灵活的救济手段。当事人可以协议解除合同或赋予善意一方解除合同的权利,进而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10w+浏览
顶部
张律师
张律师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海淀区156****4848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房山区181****965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78****8880用户1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西城区178****151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东城区156****4592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门头沟区152****482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56****4848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房山区181****965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78****8880用户1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西城区178****151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东城区156****4592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门头沟区152****482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海淀区156****4848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房山区181****965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延庆区178****8880用户1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西城区178****151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东城区156****4592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门头沟区152****482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

请向右滑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