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如何去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金融诈骗辩护 最新修订 | 2024-10-24
1.1w浏览
夏安连律师
夏安连律师在线
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5.0分服务:5316人
咨询我
专业处理金融诈骗辩护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金融诈骗辩护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金融诈骗辩护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专业处理金融诈骗辩护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金融诈骗辩护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金融诈骗辩护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专业处理金融诈骗辩护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金融诈骗辩护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金融诈骗辩护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律师解析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厉风律师律师其他文章

扬州134****221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8****639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8****203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4****221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8****639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8****203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4****221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8****639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8****203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91人选择咨询律师
684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如何去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一键咨询
  • 153****41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2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6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1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1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0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7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7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3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1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2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6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1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1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0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7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7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3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8****54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6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2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7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4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7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1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4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0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3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5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1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1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4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2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3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0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3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0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5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8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0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6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8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0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0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6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5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2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0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0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1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4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4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4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0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6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8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2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8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0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4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6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2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7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4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7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1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4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0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3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5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1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1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4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2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3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0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3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0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5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8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0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6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8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0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0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6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5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2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0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0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1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4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4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4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0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6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8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2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8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0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188****280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7****778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8****424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88****280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7****778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8****424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88****280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7****778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8****424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如何去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如何去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如何去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1w浏览2024-10-23
诈骗罪的认定,如何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行为人是否使用虚假的身份,存在虚假或明显违法违规的承诺。如行为人使用化名、等虚假身份;利用被害人占便宜、贪小利的心理,以内部消息、高额利息等诱使被害人陷入陷阱;行为人以有关系能帮助上大学、“捞人”等骗取被害人。  行为人取得被害人财物后的处置情况。诈骗犯罪行为人的目标最终指向财物,以借为名实施的诈骗与民事欺诈易混淆,主观目的不易被察觉,因此对涉案财物的事后处理成为推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关键。司法实践中,以借为名的行为人对财物的事后处置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置行为具有迅速性,如在借用之前已联系下家,在占有财物后立即出售变现;二是对财物处置的随意性。行为人急于将所占财物出手,通常会低价变卖。上述特点反映了行为人占有财物的主观目的,从其对财物的迅速、随意处理可推定出借用时主观上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以借为名的诈骗犯罪。  行为人事后的态度。如行为人占有财物后,立即逃匿并变更联系方式;或极力编造理由,拖延搪塞、哄骗推诿,使被害人完全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可推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行为人到案后的辩解。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如因生病住院、经营亏损、自己被骗等无法返还被害人财物。在认定其主观目的时,应当以客观事实证据为依据,结合上述要点综合判断其辩解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当然,具体案件中导致行为人没有履行能力、缺乏履行行为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据此片面地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主观故意。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0w+浏览
合同诈骗中如何去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合同诈骗中如何去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合同事务
合同诈骗中如何去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界定为:即以合同诈骗的方法,非法掌握、控制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收益、处分该财物,形成非法所有的事实状态。
1w浏览2024-09-15
诈骗罪的认定,如何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行为人是否使用虚假的身份,存在虚假或明显违法违规的承诺。如行为人使用化名、等虚假身份;利用被害人占便宜、贪小利的心理,以内部消息、高额利息等诱使被害人陷入陷阱;行为人以有关系能帮助上大学、“捞人”等骗取被害人。  行为人取得被害人财物后的处置情况。诈骗犯罪行为人的目标最终指向财物,以借为名实施的诈骗与民事欺诈易混淆,主观目的不易被察觉,因此对涉案财物的事后处理成为推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关键。司法实践中,以借为名的行为人对财物的事后处置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置行为具有迅速性,如在借用之前已联系下家,在占有财物后立即出售变现;二是对财物处置的随意性。行为人急于将所占财物出手,通常会低价变卖。上述特点反映了行为人占有财物的主观目的,从其对财物的迅速、随意处理可推定出借用时主观上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以借为名的诈骗犯罪。  行为人事后的态度。如行为人占有财物后,立即逃匿并变更联系方式;或极力编造理由,拖延搪塞、哄骗推诿,使被害人完全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可推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行为人到案后的辩解。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如因生病住院、经营亏损、自己被骗等无法返还被害人财物。在认定其主观目的时,应当以客观事实证据为依据,结合上述要点综合判断其辩解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当然,具体案件中导致行为人没有履行能力、缺乏履行行为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据此片面地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主观故意。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0w+浏览
诈骗罪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在诈骗案中,要判断被告是否存在非法占有意图,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被告取得财产后的处理方式、履行承诺的能力和意愿,以及获财后的态度等。如果被告存在财产滥用、违法投入或逃避责任等行为,这些都可能表明他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全面分析被告的行为和事实是非常关键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如何认定诈骗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诈骗中的非法占有心态,主要看三点:1.明知无法履约仍欺骗,以获取财产;2.得手后,财物处理不当,如过度消费、用于犯罪或潜逃;3.违约后逃避责任,拒绝返还财物。这些行为直接反映非法占有的主观意图。
1w浏览2024-08-15
诈骗罪的认定,如何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行为人是否使用虚假的身份,存在虚假或明显违法违规的承诺。如行为人使用化名、等虚假身份;利用被害人占便宜、贪小利的心理,以内部消息、高额利息等诱使被害人陷入陷阱;行为人以有关系能帮助上大学、“捞人”等骗取被害人。  行为人取得被害人财物后的处置情况。诈骗犯罪行为人的目标最终指向财物,以借为名实施的诈骗与民事欺诈易混淆,主观目的不易被察觉,因此对涉案财物的事后处理成为推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关键。司法实践中,以借为名的行为人对财物的事后处置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置行为具有迅速性,如在借用之前已联系下家,在占有财物后立即出售变现;二是对财物处置的随意性。行为人急于将所占财物出手,通常会低价变卖。上述特点反映了行为人占有财物的主观目的,从其对财物的迅速、随意处理可推定出借用时主观上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以借为名的诈骗犯罪。  行为人事后的态度。如行为人占有财物后,立即逃匿并变更联系方式;或极力编造理由,拖延搪塞、哄骗推诿,使被害人完全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可推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行为人到案后的辩解。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如因生病住院、经营亏损、自己被骗等无法返还被害人财物。在认定其主观目的时,应当以客观事实证据为依据,结合上述要点综合判断其辩解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当然,具体案件中导致行为人没有履行能力、缺乏履行行为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据此片面地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主观故意。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0w+浏览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集资诈骗中,非法占有主要表现为明知无偿还能力,却仍骗取资金,或将其挥霍于非生产性消费,如奢侈生活或赌博等,这都显示出主观上意图非法占有。 司法实践中,对非法占有主要依据资金用途、偿还意愿和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简单来说,若存在无法偿还的明知欺诈和挥霍行为,即可构成非法占有。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侵占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在侵占罪司法实践中,非法占有目的指未经许可,擅自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数额大且拒不归还。这侵犯了财产权益,违背所有权人意愿,表现出排斥他人权利、视他人财物为己有的意图。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此类行为构成侵占罪,须追究刑责。
1w浏览2024-06-01
诈骗罪的认定,如何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行为人是否使用虚假的身份,存在虚假或明显违法违规的承诺。如行为人使用化名、等虚假身份;利用被害人占便宜、贪小利的心理,以内部消息、高额利息等诱使被害人陷入陷阱;行为人以有关系能帮助上大学、“捞人”等骗取被害人。  行为人取得被害人财物后的处置情况。诈骗犯罪行为人的目标最终指向财物,以借为名实施的诈骗与民事欺诈易混淆,主观目的不易被察觉,因此对涉案财物的事后处理成为推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关键。司法实践中,以借为名的行为人对财物的事后处置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置行为具有迅速性,如在借用之前已联系下家,在占有财物后立即出售变现;二是对财物处置的随意性。行为人急于将所占财物出手,通常会低价变卖。上述特点反映了行为人占有财物的主观目的,从其对财物的迅速、随意处理可推定出借用时主观上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以借为名的诈骗犯罪。  行为人事后的态度。如行为人占有财物后,立即逃匿并变更联系方式;或极力编造理由,拖延搪塞、哄骗推诿,使被害人完全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可推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行为人到案后的辩解。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如因生病住院、经营亏损、自己被骗等无法返还被害人财物。在认定其主观目的时,应当以客观事实证据为依据,结合上述要点综合判断其辩解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当然,具体案件中导致行为人没有履行能力、缺乏履行行为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据此片面地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主观故意。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0w+浏览
怎么认定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怎么认定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抢劫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包括什么
在抢劫犯罪中,非法占有意图是指行为人企图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完全剥夺原所有者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这种意图表现为无合法依据或正当理由,擅自强制获取他人财物,并排除原所有者的占有和掌控。 行为人可能因贪婪、私欲或炫耀等心理因素驱使而实施抢劫。 总之,非法占有意图是抢劫犯罪的核心要素之一。
1w浏览2024-07-17
诈骗罪的认定,如何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行为人是否使用虚假的身份,存在虚假或明显违法违规的承诺。如行为人使用化名、等虚假身份;利用被害人占便宜、贪小利的心理,以内部消息、高额利息等诱使被害人陷入陷阱;行为人以有关系能帮助上大学、“捞人”等骗取被害人。  行为人取得被害人财物后的处置情况。诈骗犯罪行为人的目标最终指向财物,以借为名实施的诈骗与民事欺诈易混淆,主观目的不易被察觉,因此对涉案财物的事后处理成为推定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关键。司法实践中,以借为名的行为人对财物的事后处置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置行为具有迅速性,如在借用之前已联系下家,在占有财物后立即出售变现;二是对财物处置的随意性。行为人急于将所占财物出手,通常会低价变卖。上述特点反映了行为人占有财物的主观目的,从其对财物的迅速、随意处理可推定出借用时主观上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以借为名的诈骗犯罪。  行为人事后的态度。如行为人占有财物后,立即逃匿并变更联系方式;或极力编造理由,拖延搪塞、哄骗推诿,使被害人完全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可推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行为人到案后的辩解。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如因生病住院、经营亏损、自己被骗等无法返还被害人财物。在认定其主观目的时,应当以客观事实证据为依据,结合上述要点综合判断其辩解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当然,具体案件中导致行为人没有履行能力、缺乏履行行为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据此片面地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主观故意。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0w+浏览
顶部
孟凡永律师
孟凡永律师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常州156****7166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88****748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77****2517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镇江177****712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34****8199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南京180****813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6****7166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88****748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77****2517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镇江177****712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34****8199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南京180****813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6****7166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88****748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77****2517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镇江177****712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34****8199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南京180****813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

请向右滑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