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伤残鉴定后对鉴定结果不服怎么处理

最新修订 | 2024-02-26
5.6w浏览
律师解析
伤残鉴定后对鉴定结果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再次鉴定的结论为最终鉴定结论。同时,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
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工伤鉴定案件·推荐文章

常州188****527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56****232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7****631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467人选择咨询律师
337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伤残鉴定后对鉴定结果不服怎么处理
一键咨询
  • 168****44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7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5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4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4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8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7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3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4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8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2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4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1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8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4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3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0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6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6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2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3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5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1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5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4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6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8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2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2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7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4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7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8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2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3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6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7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8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5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7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1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8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5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1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5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5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3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2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6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5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177****351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0****372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80****6175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不服伤残鉴定结果怎么办?
申请伤残评定的受害人自己不认可伤残评定结果的。首先,可以对伤残评定自行申请重新鉴定,法律对该种情况下申请伤残评定的次数没有限制。其次,受害人可以起诉到法院,不提供自己已经申请伤残评定的评定内容,要求法院委托专业伤残评定机构进行伤残评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不服伤残鉴定结果怎么办
若是当事人自己委托进行鉴定,之后对鉴定结果不服的,可以自行申请重新鉴定。但要是没有自行进行鉴定的话,此时对鉴定结果不服的,则可以直接起诉,要求人民法院委托伤残鉴定。另一方对鉴定结果不服的话,可以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也可以通过诉讼手段让法院不采纳鉴定结果。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不服伤残鉴定结果该怎么办
申请伤残评定的受害人自己不认可伤残评定结果的,首先,可以对伤残评定自行申请重新鉴定,法律对该种情况下申请伤残评定的次数没有限制。其次,受害人可以起诉到法院,不提供自己已经申请伤残评定的评定内容,要求法院委托专业伤残评定机构进行伤残评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对伤残鉴定结果不服该怎么办
实践中,伤残鉴定结果其实可以作为一种证据进行使用,因而在做伤残鉴定的时候,就要保证作出的鉴定结果是真实有效的。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果不服的话,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以免给自身利益造成损害。那对伤残鉴定结果不服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工伤伤残鉴定结果不服怎么办
如果职工对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省级劳动委员会进行再次鉴定,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10w+浏览
工伤赔偿
取保候审后还要不要服刑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刑事司法程序中,采取取保候审的方式仅为临时性地将犯罪嫌疑人员暂时释放在外,在此阶段,被取保候审者已无需继续拘押,因此与最终是否会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入狱服刑并无直接关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取保候审作为一项强制性措施,其本身并不涉及到对被告人是否应当被定罪量刑的判断。
其次,若经由法院审理后认定被告人并未实施任何犯罪行为,那么自然也就无需对其进行判刑处罚。
最后,通常情况下,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被告人往往会被判处缓期执行的刑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29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