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替人代持股份有何风险

#股权 最新修订 | 2024-10-08
1.9w浏览
张律师
张律师在线
北京法沃律师事务所/主办律师
5.0分服务:5471人
咨询我
专业处理股权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股权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股权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律师解析
关于代持有股份风险,我想向您简单阐述以下几点:
首先,股权代持协议的有效性可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纵然我们认为股权代持协议能够清晰地描绘出实际出资人和名义出资人间的股权代持关系,然而若此协议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相冲突,很遗憾,它将面临被评为无效的命运。
其次,持有人可能不能获得法律上的正式承认。
股权代持关系应由委托关系所构成,两者均为双方的法律行为,需双方当事人有明确的意思表示,共同签署委托合同或者代持股协议。
此外,如果未签订相关合同而双方当事人其实已经形成了事实行为,那么根据相关法律,也可以阴差阳错地被认定为存在委托代持股关系,并以此设定双方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与义务。
再次,当显名股东由于未能清还其到期债务而变成被执行人的时候,他的债权人有权依据工商登记中所记录的股权归属,向司法机构申请对此处股权进行强制执行
最后,名义股东可能需要承担额外风险。
假如我们无法找到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股权代持关系的真实性,并且实际出资人也未能积极履行自己的出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名义股东可能不得不承担起补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八十四条
营利法人的控股出资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法人的利益;利用关联关系造成法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0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泰州188****215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88****600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78****427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92人选择咨询律师
682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替人代持股份有何风险
一键咨询
  • 133****73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6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6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5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6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8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6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3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4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4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8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0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3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6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1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8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1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7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4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6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4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5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3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5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0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6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4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3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1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8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7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7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6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5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2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8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6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2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2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1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8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1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0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2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3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6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2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1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0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7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178****942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77****217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88****432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包括股东身份不被认可及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显名股东因其未能清偿到期债务而成为被执行人时,其债权人依据工商登记中记载的股权归属,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该股权强制执行。股权代持协议是法院认定股权代持关系的重要依据,只有当股权代持关系得到证明,实际出资人的股东权利才可能得到保障。
10w+浏览
公司经营
股份代持的风险
代持人在代为行使股东权利时存在的风险如下:实际出资人不能全额出资带来的法律风险,代持人在代为行使股东权利时存在的风险。在代持人与实际出资人签订代持协议时,为保障代持人的利益,可以要求实际出资人在履行完全部出资义务之前提供相应担保。
1w浏览2024-06-03
您好,我有一个亲戚现在准备代替别人持有公司的股份,一般替别人代持股份的风险是什么?
[律师回复]
一、股权代持协议会被认定协议无效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如果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就股权及收益归属产生纠纷发生争议时,他们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就备受关注,对此,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对“股权代持”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对于协议效力问题的认定并没有统一的司法尺度。因此,最高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公司法解释三”)中对股权代持的问题处理作出了司法解释,首次明确表明了我国法律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投资人的股东资格的确认,对于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司法解释三规定只要相关协议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则应认定代持协议合法有效。实践中,如果设定股权代持的目的在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外资为规避市场准入而实施的股权代持、以股权代持形式实施的变相贿赂等,该等股权代持协议最终可能被认定无效。
二、名义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风险。
由于实际出资人对于代持股份无法行使实际的控制权,则存在名义股东利用对股份的控制权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问题。名义股东滥用经营管理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甚至擅自出让或质押股权,都会损害实际出资人的利益。
三、实际投资人股东资格无法恢复的风险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法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替别人代持股份的风险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实际投资人想要撤销代持关系,恢复股东资格可能会面临两重障碍,第一是其他股东未有过半数同意;第二是其他股东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10w+浏览
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
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包括股东身份不被认可及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1、股权代持协议效力遭否定;2、股东身份不被认可;3、股权被处分;4、名义股东风险。
1w浏览2024-05-14
您好,我有一个亲戚现在准备代替别人持有公司的股份,一般替别人代持股份的风险是什么?
[律师回复]
一、股权代持协议会被认定协议无效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如果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就股权及收益归属产生纠纷发生争议时,他们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就备受关注,对此,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对“股权代持”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对于协议效力问题的认定并没有统一的司法尺度。因此,最高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公司法解释三”)中对股权代持的问题处理作出了司法解释,首次明确表明了我国法律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投资人的股东资格的确认,对于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司法解释三规定只要相关协议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则应认定代持协议合法有效。实践中,如果设定股权代持的目的在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外资为规避市场准入而实施的股权代持、以股权代持形式实施的变相贿赂等,该等股权代持协议最终可能被认定无效。
二、名义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风险。
由于实际出资人对于代持股份无法行使实际的控制权,则存在名义股东利用对股份的控制权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问题。名义股东滥用经营管理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甚至擅自出让或质押股权,都会损害实际出资人的利益。
三、实际投资人股东资格无法恢复的风险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法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替别人代持股份的风险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实际投资人想要撤销代持关系,恢复股东资格可能会面临两重障碍,第一是其他股东未有过半数同意;第二是其他股东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10w+浏览
股份代持人有什么风险吗
“股份代持”指投资方通过协议委托他人代持股权,代持潜在风险包括:缺乏确凿证据可能导致隐名投资人维权困难;显明投资人可能恶意损害隐名投资人利益;隐形股东在复杂股权结构中难以明确地位。这种机制虽特殊,但风险重重。
1w浏览2024-09-13
您好,我有一个亲戚现在准备代替别人持有公司的股份,一般替别人代持股份的风险是什么?
[律师回复]
一、股权代持协议会被认定协议无效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如果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就股权及收益归属产生纠纷发生争议时,他们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就备受关注,对此,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对“股权代持”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对于协议效力问题的认定并没有统一的司法尺度。因此,最高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公司法解释三”)中对股权代持的问题处理作出了司法解释,首次明确表明了我国法律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投资人的股东资格的确认,对于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司法解释三规定只要相关协议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则应认定代持协议合法有效。实践中,如果设定股权代持的目的在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外资为规避市场准入而实施的股权代持、以股权代持形式实施的变相贿赂等,该等股权代持协议最终可能被认定无效。
二、名义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风险。
由于实际出资人对于代持股份无法行使实际的控制权,则存在名义股东利用对股份的控制权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问题。名义股东滥用经营管理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甚至擅自出让或质押股权,都会损害实际出资人的利益。
三、实际投资人股东资格无法恢复的风险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法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替别人代持股份的风险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实际投资人想要撤销代持关系,恢复股东资格可能会面临两重障碍,第一是其他股东未有过半数同意;第二是其他股东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10w+浏览
帮别人代持股份有什么风险
代他人持有股份存在潜在风险。实际投资者以他人名义代持股权,虽被司法解释认可,但投资权益受限,不能直接向目标公司主张。名义股东也面临风险,如实际投资者未履行出资义务,名义股东需承担补足出资责任。收回代持股权需双方约定或协商,若不成可求助于法院。
1w浏览2024-04-14
您好,我有一个亲戚现在准备代替别人持有公司的股份,一般替别人代持股份的风险是什么?
[律师回复]
一、股权代持协议会被认定协议无效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如果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就股权及收益归属产生纠纷发生争议时,他们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就备受关注,对此,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对“股权代持”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对于协议效力问题的认定并没有统一的司法尺度。因此,最高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公司法解释三”)中对股权代持的问题处理作出了司法解释,首次明确表明了我国法律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投资人的股东资格的确认,对于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司法解释三规定只要相关协议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则应认定代持协议合法有效。实践中,如果设定股权代持的目的在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外资为规避市场准入而实施的股权代持、以股权代持形式实施的变相贿赂等,该等股权代持协议最终可能被认定无效。
二、名义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风险。
由于实际出资人对于代持股份无法行使实际的控制权,则存在名义股东利用对股份的控制权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问题。名义股东滥用经营管理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甚至擅自出让或质押股权,都会损害实际出资人的利益。
三、实际投资人股东资格无法恢复的风险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法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替别人代持股份的风险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实际投资人想要撤销代持关系,恢复股东资格可能会面临两重障碍,第一是其他股东未有过半数同意;第二是其他股东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10w+浏览
可以公正我代替别人持有股份吗
股权代持合约的公证需遵循法定程序,由国家公证机关审理与鉴别。 考虑因素包括当事人身份确认及是否存在恶意行为或侵犯第三方权益。 若满足条件,公证机构可提供合法公证认证。 因此,股权代持合约有机会经过公证机构的审核与认定。
1w浏览2024-04-25
您好,我有一个亲戚现在准备代替别人持有公司的股份,一般替别人代持股份的风险是什么?
[律师回复]
一、股权代持协议会被认定协议无效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如果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就股权及收益归属产生纠纷发生争议时,他们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就备受关注,对此,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对“股权代持”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对于协议效力问题的认定并没有统一的司法尺度。因此,最高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下称“公司法解释三”)中对股权代持的问题处理作出了司法解释,首次明确表明了我国法律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投资人的股东资格的确认,对于实际投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的代持协议的效力问题,司法解释三规定只要相关协议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则应认定代持协议合法有效。实践中,如果设定股权代持的目的在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外资为规避市场准入而实施的股权代持、以股权代持形式实施的变相贿赂等,该等股权代持协议最终可能被认定无效。
二、名义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风险。
由于实际出资人对于代持股份无法行使实际的控制权,则存在名义股东利用对股份的控制权损害实际投资人利益的问题。名义股东滥用经营管理权、表决权、分红权、增资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甚至擅自出让或质押股权,都会损害实际出资人的利益。
三、实际投资人股东资格无法恢复的风险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法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替别人代持股份的风险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实际投资人想要撤销代持关系,恢复股东资格可能会面临两重障碍,第一是其他股东未有过半数同意;第二是其他股东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10w+浏览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淮安135****6296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镇江135****555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1****6237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南通188****650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2****9124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盐城188****542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