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

最新修订 | 2024-08-16
浏览10w+
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第一,发表他人未经许可发表的作品。第二,没有经过他人的许可,就复制他人作品来进行网上的发行或者是放映。第三,剽窃他人的作品,并署上自己的名字。第四,歪曲,篡改他人的作品,以达到娱乐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当然网络这一个环境也是犯罪行为生长的温床,不过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在我国,就算是在网络上进行违法犯罪的事情,也必须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的。在网络上最常见的一种违法的行为就是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这种行为我们在生活当中可能非常难意识到,但是的确存在这样的行为。就算是自己无意识的,但是这种行为也是应该受到惩罚的。

具体来讲,网络著作权的侵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发表他人未经许可发表的作品。

1.在我国,如果写出了某个作品的话,自己就产生了著作权,这个著作权就算是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登记注册,也是属于自己的,在注册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权利叫做发表权,也就是说自己可以决定这个作品是不是可以发表出去,什么时间发表,于什么样的方式发表等等,这些所有与发表有关的权利都是属于著作权本身的,其他任何人不可以代替著作权人行使这个权利。

2.所以如果没有经过作者的许可,私自将他人的诗歌或者是音乐作品发布到网上的话,就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发表权,此时也是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

第二,没有经过他人的许可,就复制他人作品来进行网上的发行或者是放映。

像这种传播方面的权利,也是我国保护的一个弱点,如果没有经过他人的许可,而将他人的录音作品复制之后发在网上进行传播,或者是将视频等文化娱乐作品来进行传播的话,也是侵犯他人的著作权的。不过在生活当中,这是一个我们大家都不太知道的领域,因为我们觉得只要这个东西我看到了就可以分享给别人看,但是实际上从法律层面上来讲,这是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

第三,剽窃他人的作品,并署上自己的名字。

嫖切这种行为,我们在知识产权纠纷当中听得还是比较多的,大概的意思就是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之后,通过一点点的改变,或者是其他的重新创作来把他人的作品据为己有,这在知识产权的案件当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果剽窃了他人的作品的话,那么新作品源就一定会有一定的相似度的,只要找出这个相似度并且拿出证据来的话,那么这个条件是可以认定成功的。

第四,歪曲,篡改他人的作品,以达到娱乐的目的。

由于他人的作品是自己心血的结晶,尤其像是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是不可以被他人随意的篡改恶搞的,这是对于本身的著作权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以上这些种类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可能会遇到的,在网络环境之下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这种行为,如果我们对于这种行为还意识不够强烈的话,这是属于我们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应当加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来达到网络和现实当中都起到保护的作用。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4k字,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75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
一键咨询
  • 174****67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1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5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6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7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7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5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2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7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8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8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7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6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2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8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南京156****814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1****993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0****973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犯方式有几种
1、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或许可,将著作权人尚未公开发表的作品擅自上传,登载于网络上。2、将作者已经发表、但明确声明不得转载的作品在网络上予以转载。3、大段抄袭或者剽窃著作权人的作品,在网络上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传播。4、有些商业性组织未经网站和著作人同意,私自下 载、出版网络上的文字、影音等作品,获取高额利润。
10w+浏览
知识产权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的含义是什么?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的含义是在网络状况之下,对于著作权进行一个合理的保护,一旦发现一些侵权行为的话,会有网管或者是法院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的权益维护,当然这种危险的措施的话,必须要当事人积极的配合,可以提出相应的举报投诉或者诉讼。
10w+浏览
知识产权
环境侵权法的规定,环境侵权的认定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国际环境法如何界定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具有复杂的复合结构。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增强,对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长,由此,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 (一)行为主体的不平等性 平等性是民事主体的显著特征,一般侵权行为基本上属于“个人损害”,侵权行为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然而,在环境侵权这一新型的现代社会权益侵害现象中,行为主体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侵权行为人多为经国家注册许可的具有特殊经济、科技、信息实力和法律地位的工商集团或企业集团,这些集团在规模上大型化,甚至巨型化,在工艺技术上高科技化,因而危险性显著增强,出现了核辐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侵权事件,致使现代社会权益侵害现象之重心发生转移,由传统个人之间的侵害转移到危险活动之损害。然而,作为侵权受害人则多为欠缺规避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普通农民、渔民和市民。在他们面临侵害的情况下,或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对自身的损害听之任之;或是由于能力的不足而使被侵害的权益得不到法律救济。 (二)行为方式的间接性 侵权行为可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多属于直接侵权行为,即行为人的行为直接作用于受害人。在环境侵权行为中,行为人的行为首先作用于环境这个载体,然后,再通过“环境”这一中介物,对生存于其中的自然人及其财产造成损害。而且,环境污染侵害中污染物往往是肉眼看不见的,这些污染物要么借助于环境中的空气或水而作用于受害人,要么是通过环境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作用于受害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受害人。
快速解决“其他”问题
当前675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有哪些特点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侵权主体判定的困难性成为解决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纠纷的洋脚石、未经商标权人许可2你好。(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是全球企业间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市场虚拟、身份隐蔽、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特征:技术支撑、网络服务提供者三类,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可以定义为,他们往往会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来规避法律的制裁:未经商标权人同意,也不具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合理使用的情形,侵权人通过使用互联网相关技术,侵害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1.侵权主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用了与商标权人相同或相似的“商标”3,如当当网。居间型平台服务提供者,双方订约提供机会并促成交易。如阿里巴巴网。
(一)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1。在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纠纷中,由于侵权人通常具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以及专业知识、方便快捷、全球化、风险高。互联网的虚拟性,为侵权人提供了隐身衣:按类型划分:网络信息的发布者、网络信息的接收者。
(二)网络环境中的商标侵权的特点1.侵权主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按服务内容划分:单一型平台服务提供者,不参与具体的交易,如淘宝网,参与具体的交易。混合型平台服务提供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75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的内容是什么?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是内涵了著作权的保护客体和范围、著作权侵权的处理方式以及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事项。在网络中对于著作权的保护其实和在现实中对于著作权的保护的理念是差不多的,都是严格的保护著作权利人的权益的。
10w+浏览
环境保护
现在网络环境越来越恶劣,各种谣言和盗版作品出现,前几天我刚发布的作品立刻被别人给利用了,我想问一下网络环境的著作权保护吗?著作权的保护范围是什么?
[律师回复] 要具备了一定的文学、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我国著作权法与各国法律的保护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字作品,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歌、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是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
2、口述作品,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用预先创作好的作品加以口头表演,如诗歌的朗诵.则不属于口述作品。口述作品一定是即兴创作的。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新增的类型)。
(一)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需要注意:配词的乐曲,如果词和乐曲连在一起使用,则词包括在音乐作品之内,如果词未和乐曲连在一起使用,也可以包括在文字作品之内。
(二)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我国《著作权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三)曲艺作品曲艺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目前曲艺曲种类约有400种,其中主要的是相声,快板,数来宝评书,弹词,大鼓坠子、琴书等。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所规定的曲艺作品,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表演形式表演的作品。可以文字形式出现,也可以口述形式出现。
(四)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广义上讲,是凭借人体有组织、有规律,有组织的运动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
(五)杂技艺术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一种技艺表演,我国有丰富的杂技艺术作品资源,故在修改时,明确了杂技艺术作品作为著作权保护的客体。著作权法只保护杂技的艺术成分,杂技中表现的动作难度和技巧难度,并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4、美术、建筑作品
(一)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它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一般分为纯艺术品和实用艺术品。实用艺术品是指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艺术作品,是造型艺术之一。实用艺术品既是物质产品,具有物质实用功能,又是具备审美功能的艺术品。我国以前不保护本国国民的实用艺术品在美术界,对实用艺术是否属于美术作品,认识不一。《伯尔尼公约》第2条规定,实用艺术品的法律保护,由各国自定,如果不给予工业产权的保护,则至少要给予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现在,实用艺术品在我国可以按美术作品保护。如果申请外观专利的保护,可以以工业产权保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的保护的规定是什么?
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的保护的规定是广大的供应商或者是广大的用户,在网络环境之下如果对于他人的作品进行一个非法的传播,侵害了他人著作权方面的财产利益或者是人生利益的话,将会受到侵权方面的处理,是可以到法院来进行侵权方面认定的,需要由此承担责任。
10w+浏览
知识产权
国际环境法如何界定环境侵权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国际环境法如何界定环境侵权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国际环境法如何界定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具有复杂的复合结构。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增强,对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长,由此,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
(一)行为主体的不平等性
平等性是民事主体的显著特征,一般侵权行为基本上属于“个人损害”,侵权行为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然而,在环境侵权这一新型的现代社会权益侵害现象中,行为主体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侵权行为人多为经国家注册许可的具有特殊经济、科技、信息实力和法律地位的工商集团或企业集团,这些集团在规模上大型化,甚至巨型化,在工艺技术上高科技化,因而危险性显著增强,出现了核辐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侵权事件,致使现代社会权益侵害现象之重心发生转移,由传统个人之间的侵害转移到危险活动之损害。然而,作为侵权受害人则多为欠缺规避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普通农民、渔民和市民。在他们面临侵害的情况下,或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对自身的损害听之任之;或是由于能力的不足而使被侵害的权益得不到法律救济。
(二)行为方式的间接性
侵权行为可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多属于直接侵权行为,即行为人的行为直接作用于受害人。在环境侵权行为中,行为人的行为首先作用于环境这个载体,然后,再通过“环境”这一中介物,对生存于其中的自然人及其财产造成损害。而且,环境污染侵害中污染物往往是肉眼看不见的,这些污染物要么借助于环境中的空气或水而作用于受害人,要么是通过环境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作用于受害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受害人。
国际环境法怎样界定环境侵权
[律师回复] 对于国际环境法怎样界定环境侵权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国际环境法如何界定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具有复杂的复合结构。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增强,对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长,由此,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
(一)行为主体的不平等性
平等性是民事主体的显著特征,一般侵权行为基本上属于“个人损害”,侵权行为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然而,在环境侵权这一新型的现代社会权益侵害现象中,行为主体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侵权行为人多为经国家注册许可的具有特殊经济、科技、信息实力和法律地位的工商集团或企业集团,这些集团在规模上大型化,甚至巨型化,在工艺技术上高科技化,因而危险性显著增强,出现了核辐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侵权事件,致使现代社会权益侵害现象之重心发生转移,由传统个人之间的侵害转移到危险活动之损害。然而,作为侵权受害人则多为欠缺规避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普通农民、渔民和市民。在他们面临侵害的情况下,或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对自身的损害听之任之;或是由于能力的不足而使被侵害的权益得不到法律救济。
(二)行为方式的间接性
侵权行为可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多属于直接侵权行为,即行为人的行为直接作用于受害人。在环境侵权行为中,行为人的行为首先作用于环境这个载体,然后,再通过“环境”这一中介物,对生存于其中的自然人及其财产造成损害。而且,环境污染侵害中污染物往往是肉眼看不见的,这些污染物要么借助于环境中的空气或水而作用于受害人,要么是通过环境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作用于受害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受害人。
国际环境法怎么界定环境侵权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国际环境法如何界定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具有复杂的复合结构。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增强,对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急剧增长,由此,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
(一)行为主体的不平等性
平等性是民事主体的显著特征,一般侵权行为基本上属于“个人损害”,侵权行为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然而,在环境侵权这一新型的现代社会权益侵害现象中,行为主体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侵权行为人多为经国家注册许可的具有特殊经济、科技、信息实力和法律地位的工商集团或企业集团,这些集团在规模上大型化,甚至巨型化,在工艺技术上高科技化,因而危险性显著增强,出现了核辐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侵权事件,致使现代社会权益侵害现象之重心发生转移,由传统个人之间的侵害转移到危险活动之损害。然而,作为侵权受害人则多为欠缺规避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普通农民、渔民和市民。在他们面临侵害的情况下,或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对自身的损害听之任之;或是由于能力的不足而使被侵害的权益得不到法律救济。
(二)行为方式的间接性
侵权行为可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多属于直接侵权行为,即行为人的行为直接作用于受害人。在环境侵权行为中,行为人的行为首先作用于环境这个载体,然后,再通过“环境”这一中介物,对生存于其中的自然人及其财产造成损害。而且,环境污染侵害中污染物往往是肉眼看不见的,这些污染物要么借助于环境中的空气或水而作用于受害人,要么是通过环境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作用于受害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受害人。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75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国家对网络平台上的著作权侵权方面的法律制度不是特别的完善,网络用户对著作权的保护意识还是有待提高的,最关键的就是,网络作品的一些专有权和网络用户对这件作品的利用权之间,现在并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
10w+浏览
知识产权
我的同事去探讨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审判实务中的几个问题,而且还包含了好几个内容,我想了解一下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律师回复] 在“百度”中,原告诉称被告通过百度网站的MP3搜索框向网络用户提供MP3搜索服务的行为侵犯其对《你的选择》等223首歌曲享有的着作权。二审法院认为:在百度网站空白搜索框内输入歌曲名称的方式向用户提供.MP3搜索引擎的服务中,百度网站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服务.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其所要求的服务。用户是通过键人关键词的形式向服务提供者发出指令从而获得信息。被告接到用户的指令后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搜索,建立临时链接。所搜索、链接的内容既可能是侵权的,也可以是公有领域的信息.或者是经权利人许可传播的不侵权的内容。显然,被告事先无法判断用户将键入什么关键词、要求提供什么服务。基于这种服务的技术、自动和被动等性质,被告施予与其能力所及的注意.难以知道其所提供服务涉及到的信息是侵权的。[27]
  在“阿里巴巴案”中,法院则认为:被告按照自己的意志,在搜集、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对相关的音乐信息按不同标准制作了相应的分类信息。被告作为搜索引擎服务商,经营包括音乐搜索服务在内的业务,向用户提供专业的音乐搜索服务并从中营利,属于专业性音乐网站。综合上述因素,依照过错的判断标准,被告应当知道也能够知道其搜索、链接的录音制品的合法性。[28]
  在上述两案中,法院根据MP3音乐搜索引擎服务的两种模式的具体情况,确认了以下规则:根据服务对象的指令,通过互联网自动提供文件的链接或搜索,且对文件不进行任何编辑、修改或选择的,除非有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应知有侵犯着作权的行为或者经着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后仍不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否则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应承担侵权责任。但是,搜索引擎、链接服务提供者按照自己的意志.在搜集、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对文件按不同标准制作相应的分类、列表的,则应当知道也能够知道其搜索、链接内容的合法性,应当认定其有过错。
  在涉及视频分享网站是否有过错的问题上,法院从大量的案件中总结出以下规则: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视频分享网站有对用户上传视频进行事前人工审查的义务。用户上传的视听作品系专业制作且节目完整。或者处于档期或者热播期间的,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定其有过错。视频分享网站将视听作品置于显要位置,或者对视听作品进行推荐,或者设立视听作品排行榜,或者专门设立类似“影视”频道等的,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定其有过错。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 >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