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指定在哪执行监视居住

最新修订 | 2024-08-26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结合我国刑诉法第75条中的规定来看,若是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话,则首先要符合规定的条件。至于具体指定的居所,就要求不能是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内执行。而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日后还有可能被折抵刑期。
不得指定在哪执行监视居住

一、不得指定在哪执行监视居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七十六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二、解除监视居住的情形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解除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2、监视居住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应当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

3、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

4、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当通知执行机关,并将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书送达犯罪嫌疑人。

5、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认为监视居住超过法定期限,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解除监视 居住要求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七日以内审查决定。经审查认为超过法定期限的,经检察长批准后,解除监视居住;经审查未超过法定期限的,书面答复申请人。

关于监视居住的居所,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所。但如果是进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话,则这里仅仅是要求不能是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内执行,通常的话可能是在一些酒店、宾馆内进行监视居住吧。这种情况下监视居住,日后被判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那么就可以折抵刑期。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9k字,预估阅读时间10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72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不得指定在哪执行监视居住
一键咨询
  •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7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5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5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0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0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2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2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4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7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3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5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3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5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8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1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监视居住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区别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监视居住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区别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外公是一家公司的高层,现在被怀疑犯了受贿罪,被执行监视居住了,被执行监视居住得扣身份证吗
[律师回复] 监视居住会扣押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居民身份证扣押制度的基本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扣押居民身份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限制犯罪嫌疑人随意离开其居住地,除此之外不能有其他目的。
(2)有权扣押居民身份证的主体只能是公安机关,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
(3)扣押居民身份证的适用范围法律有明确规定,即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对其他采取强制措施的,不应扣押居民身份证。
(4)扣押居民身份证的程序具有规范性,公安机关对确实属于应当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需要扣押居民身份证的,应当严格依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当场制作《扣押物品、文件清单》.
(5)居民身份证的扣押具有国家强制性。
监视居住的情形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可以扣押身份证。有权扣押居民身份证的主体只能是公安机关,扣押居民身份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限制犯罪嫌疑人随意离开其居住地。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指定监视居住的居所不得是哪里
结合我国刑诉法第75条中的规定来看,若是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话,则首先要符合规定的条件。至于具体指定的居所,就要求不能是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内执行。而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日后还有可能被折抵刑期。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72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指定监视居住是住哪
检察机关应当指定除场所、专门办案场所之外的场所监视居住,指定居所要便于监视、管理,符合办案安全要求,并具备正常的休息和生活条件。一是指定临时监视居住场所。二是建立固定监视居住场所。
10w+浏览
你好,我表哥因为被卷入了一起刑事案件,被要求监视居住,他的爸妈想了解一下公安部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律师回复] 你好,根据《刑诉法》第七十三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公安部规定》第一百零七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有碍侦查”:
(一)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二)可能引起犯罪嫌疑人自残、自杀或者逃跑的;
(三)可能引起同案犯逃避、妨碍侦查的;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住处执行监视居住有人身危险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属或者所在单位人员与犯罪有牵连的。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不得要求被监视居住人支付费用。
《公安部规定》第一百零八条固定住处,是指被监视居住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生活的合法住处;指定的居所,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为被监视居住人指定的生活居所。
指定的居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备正常的生活、休息条件;
(二)便于监视、管理;
(三)保证安全。
公安机关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或者办公场所执行监视居住。
《公安部规定》第一百零九条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制作监视居住通知书,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由决定机关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无法通知”:
(一)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二)没有家属的;
(三)提供的家属联系方式无法取得联系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通知的。
无法通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无法通知家属的,应当在监视居住通知书中注明原因。
《高检规则》第一百一十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的住处执行。对于犯罪嫌疑人无固定住处或者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固定住处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地的市、县内工作、生活的合法居所。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特别重大贿赂犯罪依照本规则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碍侦查:
(一)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二)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
(三)可能导致同案犯逃避侦查的;
(四)在住处执行监视居住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面临人身危险的;
(五)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的人员与犯罪有牵连的;
(六)可能对举报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人员等实施打击报复的。
指定的居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备正常的生活、休息条件;
(二)便于监视、管理;
(三)能够保证办案安全。
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不得在看守所、拘留所、监狱等羁押、监管场所以及留置室、讯问室等专门的办案场所、办公区域执行。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指定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的条件有什么?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指定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的条件有什么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72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指定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的条件有什么?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指定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的条件有什么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你好。最近我的弟弟想要办理公安 他的家被监视了 请问公安机关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的规定是怎样的
[律师回复]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七十三条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七十四条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七十五条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七十六条 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
我朋友的妈妈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高层,被怀疑和国外机密机构有关系,被执行监视居住,关于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规定是什么
[律师回复]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三条 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监督,由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负责。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的监督,由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
第四条 指定的居所应当具备正常的生活、休息条件,与审讯场所分离;安装监控设备,便于监视、管理;具有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办案安全。
第二章 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监督
第五条 对于公安机关决定对无固定住处的犯罪嫌疑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由同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依法对该决定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于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由作出批准决定公安机关的同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依法对该决定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六条 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对无固定住处的犯罪嫌疑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依法对该决定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对于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对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由作出批准决定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依法对该决定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七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是否合法启动监督:
(一)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认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违法,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举报、申诉的;
(二)人民检察院通过介入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刑事执行检察、备案审查等工作,发现侦查机关(部门)作出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可能违法的;
(三)人民监督员认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违法,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监督意见的;
(四)其他应当启动监督的情形。
第八条 人民检察院对无固定住处的犯罪嫌疑人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侦查部门应当在三日以内将立案决定书、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副本以及主要证据复印件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嫌疑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作出批准决定的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述材料抄送本院侦查监督部门。
人民检察院监督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上述材料。
第九条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进行监督,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查阅相关案件材料;
(二)听取侦查机关(部门)作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理由和事实依据;
(三)听取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的意见;
(四)其他方式。
第十条 人民检察院监督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是否合法,应当审查该决定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第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监视居住的条件,并进一步审查是否符合以下情形:
(一)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无固定住处的;
(二)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或者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在其住处执行有碍侦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
第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审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是否合法,应当在启动监督后七日以内作出决定。
第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对于公安机关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报经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并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
对于本院或者下一级人民检察院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报经检察长决定后,通知本院侦查部门或者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撤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通知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撤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应当通报本院侦查部门。
第十三条 对于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纠正意见,下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报告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
下一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纠正意见有错误的,可以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三日以内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重新审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另行指派检察人员审查,并在五日以内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
第十四条 对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过程中作出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监督,由本院侦查监督部门按照本规定执行。
对人民法院作出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监督,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章 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的监督
第十五条 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的监督,由执行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
第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进行监督,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是否齐全:
(二)执行的场所、期限、执行人员是否符合规定;
(三)被监视居住人的合法权利是否得到保障;
(四)是否有在指定的居所进行讯问、体罚虐待被监视居住人等违法行为;
(五)其他依法应当监督的内容。
第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查阅相关法律文书和被监视居住人的会见、通健康检查记录等材料:会见通讯、外出情况、身体;
(二)实地检查指定的居所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三)查看有关监控录像等资料,必要时对被监视居住人进行体表检查;
(四)与被监视居住人、执行人员、办案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谈话,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收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书副本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移送本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
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公诉部门以本院名义作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将监视居住决定书副本抄送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并告知其指定居所的地址。
第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在收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书副本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应当指派检察人员实地检查并填写监督情况检查记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活动应当进行巡回检察,巡回检察每周不少于一次,检察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检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活动时,不得妨碍侦查办案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条 人民检察院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时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向执行机关或者办案机关提出纠正意见:
(一)执行机关收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后不派员执行或者不及时派员执行的;
(二)除无法通知的以外,没有在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的;
(三)在看守所、拘留所、监狱以及留置室、办案区或者在不符合指定居所规定的其他场所执行监视居住的;
(四)违反规定安排辩护律师同被监视居住人会见、通信,或者违法限制被监视居住人与辩护律师会见、通信的;
(五)诉讼阶段发生变化,新的办案机关应当依法重新作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而未及时作出的;
(六)办案机关作出解除或者变更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并通知执行机关,执行机关没有及时解除监视居住并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
(七)要求被监视居住人或者其家属支付费用的;
(八)其他违法情形。
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发现本院侦查部门、公诉部门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报经检察长批准后提出纠正意见。
第二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发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中存在执法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应当报经检察长批准后向执行机关或者办案机关提出检察建议。
第二十二条 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的,应当抄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同时抄送执行机关或者办案机关的上一级机关。
第二十三条 被监视居住人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死亡的,参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监管场所被监管人死亡检察程序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指派司法警察协助公安机关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应当对其协助执行活动进行监督。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对于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提出的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的控告、举报、申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办理并答复。
第二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发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可能存在违法情形的,应当及时通报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发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可能存在违法情形的,应当及时通报侦查监督部门或者公诉部门。
第二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监督工作中发现办案人员、执行人员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应当报请检察长决定后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检察人员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监督工作中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违法违纪责任;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的监督应当在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上办理。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统计分析、质量评查,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对《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行监督的规定》的解读
刘福谦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处长
为了加强和规范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的监督,2015年10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次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行监督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5年12月印发实施。《规定》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刑事诉讼规则》)等有关规定,对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活动实行监督的主体、内容、方式、程序以及监督责任等做了明确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一文件既是司法改革的一项内容,也是检察机关自身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必将对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强化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监督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与适用这一规定,现对《规定》做些解读。
一、制定《规定》的背景和过程
2012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指定监居强制措施,并赋予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活动实行监督的职权。修改后《刑事诉讼规则》明确规定对决定的监督由侦查监督、公诉部门负责,对执行活动的监督由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两年多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在深入查办大要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没有严格依照法定条件决定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存在扩大适用范围甚至违法适用等问题。有些地方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为突破案件的“利器”,认为具有空间隔离、信息阻断、时间独占等优势,青睐使用①(参见孙谦:《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的若干思考》,载《人民检察》2015年第7期。);有些地方还利用指定管辖立案下沉等方式规避报批程序,随意使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些做法不仅有违减少羁押、强化人权保障的立法本意,而且容易滋生刑讯逼供、非法取证问题,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形象,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工作也存在监督信息来源渠道不畅、监督不规范、监督效果不好等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中,反映这些问题的意见也较为集中。
为加强和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工作,保障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活动的依法、规范进行,维护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制定一个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十分必要。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完善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和执行的监督机制”作为检察改革的一项内容,纳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由于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涉及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监督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的监督两部分内容,按照分工,对于决定的监督由人民检察院的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对于执行的监督由人民检察院的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根据检察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刑事执行检察厅共同起草了《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行监督的规定》稿,并广泛征求了全国32个省级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内设业务机构的意见,同时也征求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的意见。2015年10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行监督的规定》并于2015年12月印发实施。
二、《规定》的主要内容
《规定》稿共计三十二条,分为四章,分别是总则、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监督、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活动的监督和附则。现京就《规定》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关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的部门职责分工
《规定》第三条区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规定对决定的监督由侦监、公诉部门负责,对执行活动的监督由执检部门负责。由此看出,对于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涉及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公诉部门,那么两个部门又是如何分工的呢?对此我们一定要结合《规定》的第十四条进行理解,《规定》第十四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监督,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按照本规定执行。因此,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只是负责对人民法院决定指定监居的监督,除此之外,对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决定指定监居的,均由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对决定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二)对公安机关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主体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有两种情形:一是犯罪嫌疑人无固定住处的;二是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其中第二种情形需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与此相对应,根据《刑事诉讼规则》第—百一十八条的规定,《规定》第5条对公安机关决定指定监居的两种情形分别规定了监督主体:对于公安机关对无固定住处的犯罪嫌疑人决定指定监居的,由同级检察院侦监部门监督;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对犯罪嫌疑人决定指定监居的,由作出批准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同级检察院侦监部门监督。之所以规定由作出批准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同级检察院侦监部门监督,主要是考虑到实行同级监督能够确保监督力度和效果。
(三)对检察机关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主体
《规定》第六条针对无固定住处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两种情形,分两款对检察机关侦查部门适用指定监居决定的监督作了规定,即一律由上一级院侦监部门依法监督。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指定监居决定的监督,《刑事诉讼规则》对于因犯罪嫌疑人无固定住处而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由哪一级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则未作规定。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不少省级院侦查监督部门建议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由本院侦查监督部门监督本院做出的指定监居决定难以达到效果。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审议本规定时,多数委员也同意统一赋予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进行监督。根据部分省级院的意见,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审议,为强化监督并保证监督实效,《规定》将对检察机关侦查案件指定监居决定的监督权统一赋予上一级院侦监部门。
(四)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启动监督的情形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实施对指定监居决定的监督,必须首先要启动监督程序。在总结检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为人民检察院实施对指定监居决定的监督设定了四种主要启动途径:—是依控告或者举报、申诉启动,即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向检察院控告或者举报指定监居决定违法,接受控告、举报的部门按照规定将有关材料转侦监部门办理的。二是依职权启动,即人民检察院通过介入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刑事执行检察、备案审查等工作,发现侦查机关(部门)作出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可能违法的。发现指定监居决定可能违法,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就应当启动监督程序,否则就是失职渎职行为。人民检察院的公诉、刑事执行检察、案件管理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侦查机关(部门)指定监居决定可能违法的,应当及时将线索通报给本院侦查监督部门,由侦查监督部门启动监督程序。实践中,有的地方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法院建立了指定监居决定书副本抄送检察院制度,在此情况下,案管部门收到公安机关决定书副本后移送侦监部门的,侦监部门应当及时监督。三是人民监督员认为侦查机关(部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可能违法提出监督意见的。四是其他应当启动监督的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对于实践中常见的有关领导同志批办、上级院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来的反映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违法或者建议人民检察院监督的,同样应当启动监督程序。
(五)自侦案件备案及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材料
为解决检察机关侦监部门对侦查部门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信息获知渠道问题,以便及时跟进履行监督职责,《规定》第八条分两款分别规定了检察机关侦查部门作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后备案和对公安机关决定监督信息获取的渠道。第一款规定,检察院侦查部门应当在作出决定后3日以内,将立案决定书、指定监居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副本及主要证据复印件报上一级检察院侦监部门或者抄送本院侦监部门。之所以要求侦查部门向侦查监督部门报送(抄送)法律文书及主要证据复印件,目的是便于侦查监督部门对案件是否达到了指定监居的法定条件进行实质审查,而不仅仅是程序性审查。
本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公安机关决定指定监居的案件,检察机关在监督时可以要求其提供案件相关材料。由于规定无法设定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备案指定监居案件材料的义务,因此,对于实践中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通过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发现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可能违法的,应当要求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提供立案决定书、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副本及主要证据复印件等案件材料进行审查,也可以通过上门查阅案卷材料方式进行。
(六)进行监督的工作方式
《规定》第九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进行监督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查阅相关案件材料、听取侦查机关(部门)作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理由和事实依据、听取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的意见等,通过这些必要的工作方式,有利于检察机关依法作出监督意见,确保监督的准确性。
(七)对决定进行监督应当审查的内容
这是本《规定》的重要内容。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进行监督说到底就是审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换句话说就是要审查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指定监居的条件。这里首先应当明确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一种执行方式,并非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强制措施之外的第六种强制措施。
②(有学者指出,由于在适用条件、适用内容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均与现行法律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存在重大差异,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事实上已经成为法定的第六种强制措施。参见左卫民:《指定监视居住的制度性思考》,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笔者认为,这种割裂监视居住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关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所以《规定》第十条首先规定:人民检察院监督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是否合法,应当审查该决定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第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监视居住的条件。只有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才能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符合指定监视居住的条件。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可以使用监视居住的,有三种情形:分别是《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三款、第七十二条、第八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三款针对的是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监视居住是一种可选择的强制措施。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是监视居住的一般条件,该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该条第二款规定: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这里规定的符合监视居住的条件应当是指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监视居住条件。
司法实践中多数情况下,侦查机关(部门)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适用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因此这里就有一个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首先要审查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问题,特别是要重点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本条规定的逮捕条件,并符合本条规定的五种情形之一。经审查对于不符合逮捕条件的,除了《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外,侦查机关(部门)对犯罪嫌疑人适用监视居住强制措施显然属于违法行为。但以上只是审查内容的第一步,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否合法的审查,还应当进一步审查是否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一)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无固定住处的;(二)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或者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在其住处执行有碍侦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根据上述规定,对于无固定住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应当审查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无固定住处;对于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或者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在其住处执行有碍侦查为由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涉嫌这三类特殊的犯罪,并且在其住处执行监视居住有碍侦查,同时还要审查是否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因此,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是否合法的审查非常复杂,既涉及实体条件又涉及程序条件,违反任何一项条件均属违法。
(八)对决定违法的纠正措施
《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了对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违法如何纠正的问题。第一款规定:“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对于公安机关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报经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并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第二款规定对检察机关决定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违法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在报经检察长决定后通知本院侦查部门或者下一级人民检察院撤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与对公安机关的监督相比显然更具刚性。
(九)对纠正意见的执行和救济程序
本条第一款规定:对于上—级人民检察院的纠正意见,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报告上—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考虑到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的监督纠正意见有时也会出现错误的情况,本条第二款采纳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的意见,设置了救济程序,即下一级院认为上一级院的纠正意见有错误的,可以报请上一级院重新审查,上一级院应当另行指派检察人员审查并在五日内作出决定。《规定》的第三章规定了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的监督程序,共有十条,分别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进行监督的主体、监督的内容、监督的方式、违法情形的纠正等做了明确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此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指定的居所的条件问题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审议《规定》过程中,有的委员提出,目前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指定的居所”情况复杂,指定宾馆、培训中心、办案中心等作为居所的都有,有的存在较大的办案安全隐患,有的是变相羁押,存在非法取证,建议《规定》中对指定的居所的条件做个规定,对指定的居所进行规范。根据上述意见,结合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规则》的有关规定,经认真研研究《规定》第四条对指定的居所应当具备的条件做了规定,即四个条件:
(1)具备正常的生活、休息条件;
(2)与审讯场所分离;
(3)安装监控设备,便于监视、管理;
(4)具有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办案安全。这四个条件均符合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规则》的有关规定,应当严格落实,对于指定的居所不符合上述条件要求的,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应当提出纠正意见,并向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通报,在审查办案中予以注意。
(二)关于“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无固定处所”的界定问题
调研中,不少地方反映,由于相关法律条文对“无固定住处”、“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等规定得比较原则,实践中,各地对此的理解和把握不一,在适用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一是对“无固定处所”的理解和把握。有的地方出于办案需要,通过指定管辖人为制造犯罪嫌疑人“无固定住处”,并片面理解“市、县”的含义,对同一城市不同的市辖区一概认定为无固定住处,导致大量案件侦查机关(部门)以无固定住处处为由对犯罪嫌疑人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二是对“特别重大贿赂狂犯罪”的界定不一致,实际中有举报额初查额、提请立案额、立案额等不同观点的争论。此外,《刑事诉讼规则》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解释中“犯罪情节恶劣”、“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标准也难以准确把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滥用以及不规范适用,由于标准不明也会影响到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监督工作。在征求意见稿中,我们曾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无固定处所”进行了新的界定。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最高法院研究室提出,关于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规定,建议综合《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及“两高”正在起草的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确保《规定》稿与相关司法解释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界定相一致。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也提出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对《刑事诉讼规则》进行修改,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界定可以在《刑事诉讼规则》修改时一并考虑,在《刑事诉讼规则》未予修改之前,可暂不做规定,以免发生冲突。最后,我们采纳了上述意见,同时将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无固定处所”的界定意见告知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研究室,以通过《刑事诉讼规则》的修改解决这些问题。
我姐姐最近被执行监视居住,她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委托我问一下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具体有什么规定?
[律师回复] 从表面上看,新刑诉法是将指定监视居住作为监视居住的一种特殊类型加以规定的,但与现行的监视居住无论是在适用条件、适用内容还是在法律后果上都不相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一项刑事强制措施,这项措施对侦查机关非常有利。在新《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过程中,公检机关与律协两方势力进行了多轮博弈、厮杀,在侦查机关的据理力争和坚持下,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诞生了
新《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的情形有两种:第一种情形是重大贿赂犯罪,衡量“重大”与否的标准有3个,贿赂数额50万元以上、或者有重大的社会影响、或者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第二种情形是嫌疑人在当地无固定住所。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不得指定在哪执行监视居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