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间接因果关系是什么意思?

最新修订 | 2024-02-29
浏览10w+
尚响军律师团队
尚响军律师团队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0人
专家导读 过失犯罪间接因果关系的意思是过失的行为与产生的危害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关系,一般对于过失犯罪同样也是会受到相应的行罚;如果造成了他人的伤亡,那么同样也会负刑事的法律责任。
过失犯罪间接因果关系是什么意思?

一、过失犯罪间接因果关系是什么意思?

过失犯罪因果关系是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刑法理论中,一般认为,由于行为人违反注意义务而发生了危害后果,这一违反义务的行为与危害后果存在着因果关系。在西方刑法理论中,认为确定过失犯的因果关系,应当根据犯罪相当因果关系说,在标准的掌握上,一般以一种“最高度的盖然性”,即以社会一般人的最一般的经验知识为依据来推测。

二、过失犯罪的性质

(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二)、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

A.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C.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

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综合上面所说的,过失犯罪的存在是存在着很大的因素关系,而且此行为只要一旦条件构成同样会以过失犯罪的条款来进行处罚,所以,案件在处理的时候就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办理,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到受害者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2千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02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过失犯罪间接因果关系是什么意思?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6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5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6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7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7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8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5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5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7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2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6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3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1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1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2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医疗过错间接因果关系是怎样的
1、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因果关系,与其他因素的参与不矛盾医疗损害的因果关系,有一因一果、多因一果的不同情况。2、“间接”因果关系也应当予以认定3、医疗鉴定的因果关系多是“法律因果关系”。
10w+浏览
医疗纠纷
过失犯罪属于间接正犯吗
[律师回复] 对于过失犯罪属于间接正犯吗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实务上对于间接正犯的形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犯罪构成要件所需的责任能力而加以利用的情形;2)利用善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构成要件的违法意识(认识因素)而加以利用的情形;3)利用无目的而有故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目的犯的必须的特别责任要件而利用;4)利用合法行为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违法或有阻却违法性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5)利用欠缺行为责任的工具。即对于他人欠缺规范要素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6)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利用他人无意识的举动的情形;7)利用不犯罪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该当于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8)利用无身份而有故意的工具。即被利用人的行为虽有故意,但欠缺属于法定构成要件的身份;9)利用有身份而无故意的工具。即利用人因欠缺某种犯罪构成要件所规定的特别身份,而导致无法亲自实施的行为,而利用有此身份的人来实施的情形。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间接正犯的种类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间接正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间接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这种将他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犯罪的情形,称为间接正犯。间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为这一点上类似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犯,而由利用者对被利用者的行为负责。如某甲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认为是某甲单独犯罪。
举动犯和过失犯是间接犯,是否有过失?为什么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诬告陷害罪等。这类常见的犯罪很多,就是犯罪既遂,故认定为一罪、船只,由于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结果、结果犯,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这类常见的犯罪有.根据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如果达到了法律要求的程度,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过程,就是犯罪未遂,完成了犯罪行为。这类犯罪不是以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为标准。3。
2,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犯的结果、脱逃罪,不仅要求有犯罪行为、破坏交通设施罪,如故意罪.结果加重犯,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志.由于结果加重犯只有一个犯罪行为、毁坏危险,就视为犯罪的完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但这些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行为犯,如果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发生死亡结果,刑法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可以计量的具体危害结果:罪。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指由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共同构成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犯罪,缺少危害结果
1,构成了犯罪的既遂,结果加重犯的罪名与基本犯罪的罪名是一致的、诈骗罪等,都是以行为人的破坏行为造成足以使火车,是与犯罪的性质相一致的结果、故意伤害罪,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是危害结果较为严重,而不以造成实际的损害为标志。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抢劫罪,是指故意实施刑法规定的一个基本犯罪行为、奸淫罪、危险犯。结果犯的既遂,而以法定的客观危险状态的具备为标志。故意罪的犯罪结果就是他人死亡,是指有形的,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又叫加重结果犯、盗窃罪、汽车,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
4,如果发生了死亡结果,结果加重犯一般成立的罪名。例如、航空器发生倾覆.在国外,犯罪的客观方面就不具有完整性或者说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就不齐备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医疗纠纷的因果关系
必须准确判定医疗过失行为和不良的医疗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医疗过失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果关系的类型可分为:有因果关系。无因果关系
10w+浏览
医疗纠纷
过失犯罪是否属于间接正犯
[律师回复] 对于过失犯罪是否属于间接正犯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实务上对于间接正犯的形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犯罪构成要件所需的责任能力而加以利用的情形;2)利用善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构成要件的违法意识(认识因素)而加以利用的情形;3)利用无目的而有故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目的犯的必须的特别责任要件而利用;4)利用合法行为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违法或有阻却违法性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5)利用欠缺行为责任的工具。即对于他人欠缺规范要素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6)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利用他人无意识的举动的情形;7)利用不犯罪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该当于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8)利用无身份而有故意的工具。即被利用人的行为虽有故意,但欠缺属于法定构成要件的身份;9)利用有身份而无故意的工具。即利用人因欠缺某种犯罪构成要件所规定的特别身份,而导致无法亲自实施的行为,而利用有此身份的人来实施的情形。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间接正犯的种类它包括以下情况:
1、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间接正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间接正犯)。
2、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这种将他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犯罪的情形,称为间接正犯。间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为这一点上类似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犯,而由利用者对被利用者的行为负责。如某甲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实施犯罪行为,应当认为是某甲单独犯罪。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2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片面共犯和结果有无因果关系?
如果是片面共犯和结果肯定是存在着因果上的关系的。不管他是属于片面共犯或者是全面共犯,既然已经称之为共同犯罪了,那么他们肯定是满足了具体的犯罪条件也达到了一定的犯罪结果,因此只要是共同犯罪,那么他们的前因后果肯定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举证犯是间接故意还是过失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诬告陷害罪等。这类常见的犯罪很多,就是犯罪既遂,故认定为一罪、船只,由于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结果、结果犯,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这类常见的犯罪有.根据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如果达到了法律要求的程度,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过程,就是犯罪未遂,完成了犯罪行为。这类犯罪不是以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为标准。3。
2,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犯的结果、脱逃罪,不仅要求有犯罪行为、破坏交通设施罪,如故意罪.结果加重犯,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志.由于结果加重犯只有一个犯罪行为、毁坏危险,就视为犯罪的完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但这些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行为犯,如果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发生死亡结果,刑法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可以计量的具体危害结果:罪。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指由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共同构成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犯罪,缺少危害结果
1,构成了犯罪的既遂,结果加重犯的罪名与基本犯罪的罪名是一致的、诈骗罪等,都是以行为人的破坏行为造成足以使火车,是与犯罪的性质相一致的结果、故意伤害罪,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是危害结果较为严重,而不以造成实际的损害为标志。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抢劫罪,是指故意实施刑法规定的一个基本犯罪行为、奸淫罪、危险犯。结果犯的既遂,而以法定的客观危险状态的具备为标志。故意罪的犯罪结果就是他人死亡,是指有形的,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又叫加重结果犯、盗窃罪、汽车,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
4,如果发生了死亡结果,结果加重犯一般成立的罪名。例如、航空器发生倾覆.在国外,犯罪的客观方面就不具有完整性或者说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就不齐备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因工伤残的间接损失应赔吗
应当赔偿,但不同于直接经济损失。因工伤残在给劳动者造成直接损失的同时,也会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是指职工直接经济收入以外的其他经济收入的损失,包括兼职收入、业余其他劳动收入等。这部分收入不是人人都有,是不固定的、时有时无的额外收入。
10w+浏览
工伤赔偿
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1、首先确定对追究罪有意义的危害后果
危害后果对罪的定罪和量刑都有重要的意义。有些罪中的危害结果属于构成要件结果,指该当某一具体犯罪构成要件所必须具备的结果,即这一结果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内容,如果行为未产生这一结果,就不构成犯罪。因此这一结果又称为定罪结果。这就使得在分析罪的犯罪构成时,先要考察已经发生的危害结果是否符合罪的立案标准,6如果符合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接下来才能考察行为人客观方面的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发生符合罪立案标准的结果则无需追究刑事责任,也就不能启动刑事诉讼程序。
2、以条件说为依据分析行为和危害后果的关系
一因一果的情况容易判断,复杂的情况就是多因一果,即行为和其他介入因素共同导致危害后果的发生如何判断笔者认为可以把多因一果的因果关系发展进程大致划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A引起B,B引起C,C引起D,其二是ABC﹦D。7这两种情况下,A和D之间都有因果关系。
第一种情况下,介入因素由行为所引起。该种情况下罪因果关系的判断和普通犯罪有所不同:在普通犯罪的因果关系判断中,异常的介入因素会中断因果关系,而在罪中只要因果关系发展的链条没有断,则因果关系不会中断。行为使社会关系错位,背离法律预先设定的模式,引起其它不该出现的介入因素,并最终导致危害后果,只要因果关系链条没有断,则行为与后来的危害后果有因果关系。如下例:
余某,环保局长。某化工厂过量排放污水被责令停产,恰好该厂接到一批紧急订货。为创收,厂长李某许余某以好处,要求完成订货后再停产整顿,余同意。因机器设备昼夜运行发生故障,大量有毒废水排出,致周围居民死亡20多人,重伤残疾183人,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
环保局长的许可行为直接导致了化工厂生产,昼夜生产造成机器故障,机器故障导致有毒废水排出,废水排出导致了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每个环节又都是合乎规律地引起下一个环节,两个环节之间衔接地顺理成章,所谓介入因素也都是由行为引起的,没有行为也就没有其后的一系列行为。环保局长的许可行为是这个因果关系链的源头,许可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关系。因此环保局长的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第二种情况下,介入因素不由行为引起,但和行为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如下例:
陆连保,行政拘留所所长,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1月中旬,该所关押的被收审人员樊喜顺、白麦圈、冯田福先后被同号收审人员多人、多次体罚、殴打致伤。同月21日,被收审人员何俊奎又被同号的刘宗仁、孙永刚(另案处理)等人长时间体罚、殴打致伤(肋骨被打断七根),次日,陆连保发现后,只让告知家属给买胃药,并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救治,致使何于当晚8时许死亡。经法医尸体检验,死者何俊奎系被平面和具有棱边条状致伤物反复作用造成失血、疼痛和酸中毒死亡。
该案例中,如果没有拘留所长的失职和纵容,也就不会有牢头狱霸的殴打行为,继而也不会出现被害人的死伤,因此拘留所长的和被害人的死伤之间有因果关系,应负刑事责任。
条件说为了防止扩大处罚范围,又提出了禁止溯及理论,即当一个行为或事实地导致了结果发生时,就应当将结果归责于该行为,而不能追溯至先前条件。笔者认为介入因素只有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才可能中断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关系:
1、介入因素存在,不是行为引起的,和行为毫无关系。这里考察的是介入因素的来源和行为是否有关。
2、介入因素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和行为共同作用。这里考察的是介入因素能否引起危害后果,如果介入因素不借助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则行为与危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如行为人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欲采伐某片森林,但该森林资源却在滥伐之前被盗伐,则此危害结果与行为人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行为没有因果关系。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02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2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因违约造成损失的是否包括间接损失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因违约造成损失的是否包括间接损失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合同事务
哥哥交通肇事被警察抓到了,现在还没判定谁的责任,因为警察说交通肇事因果关系还没出来?请问交通肇事因果关系是什么意思?
[律师回复] 在刑法总论中,过失行为构成犯罪除主体条件外还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
一,存在过失行为;其
二,有危害结果;其
三,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要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也即,对于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过失行为来讲,如果三个条件不能完全齐备,则过失犯罪不成立;相反,如果三个条件完全齐备,则过失犯罪成立。以这一基本原理审视共同过失行为,在共同过失犯罪认定中是否存在例外?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就引发了这一方面的理论争议。根据我国刑法第25条第2款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名分别处罚。”从上述规定看,即使两人以上具有共同过失行为,其每个人是否成立犯罪仍必须按单独过失犯罪的入罪标准加以衡量,即必须存在过失行为、危害结果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对于交通肇事这个典型的过失犯罪而言,其成立犯罪的标准似乎与过失行为入罪的基本原理略有不同,至少在表述上存在差异。比如,根据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罪的成立需首先分清事故责任,负事故全部、主要或同等责任的肇事者才有可能构成犯罪。在《解释》中,没有提及因果关系问题。假如不认为《解释》在交通肇事罪成立条件上另起炉灶,那么至少有两个问题必须给予全面的回答:其
一,前置的事故责任的法律属性是什么?(由于在《解释》中,事故责任是在刑事责任确定之前明确下来的一种责任,笔者称之为前置责任)其
二,前置的事故责任与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前置责任与注意义务:规范上的等价关系
  交通事故责任中的“责任”是法律责任吗?笔者认为,这种事故责任并非法律上的责任。法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法律法规后应承担的不利后果,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虽然与法律上的不利后果(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密切相关,但其本身并非法律后果。关于事故责任的属性,当下比较权威的理论表述是:当事人的责任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查明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后所确定的当事人行为以及过错程度对事故所起的作用的定性定量关系。定性是指当事人的行为以及过错是否与事故有作用有联系。定量是指当事人的行为以及过错与事故有作用有联系的前提下,确定作用的大小、联系的大小。这种观点揭示了前置责任的属性,是用过失行为对结果所起的作用来定义事故责任。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对结果所起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不言而喻,这种作用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是过失行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贡献量。
  在规范层面上,过失行为的本质是注意义务的违反,包括结果预见义务违反和结果回避义务违反。对于过失行为而言,规范层面上的注意义务的大小与事实层面行为对结果发生的作用(贡献量)之间会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即行为对结果的作用越大,则行为的注意义务就越大。当行为对结果的作用是100%,则注意义务也是100%;当对结果的作用为零,则注意义务也为零。也就是说,是事实层面过失行为对结果贡献的作用大小决定了规范层面过失行为注意义务的大小。所以,如果在事实层面把事故责任定义成行为对结果的作用,那么在规范层面事故责任所表达的就一定是过失行为的注意义务,即在规范层面上事故责任与注意义务两者等价。
  从前置责任到因果关系:风险升高导致的归责
  《解释》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事故责任最低是同等责任,也即,次要责任的一方不成立犯罪。但是事故责任划分的通说理论却认为任何程度的事故责任都是以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为前提的,次要责任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解释完全具备过失行为、结果及因果关系的次要责任承担者不构成过失犯罪呢?
  因果关系是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实行行为的本质是能够产生危害结果的风险,结果的出现是此风险的现实化。如果仅仅从结果已经出现的事后角度回溯行为,似乎这个结果应该是A行为导致或者不是A行为导致。但是在客观世界中,任何一个结果的出现都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仅由一个行为单独导致。所谓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只不过是在众多与结果有关因素中的选择而已。与结果有关的因素是客观的,而选择是规范的,所以因果关系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一种规范的选择。在规范的意义上理解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判断实际上是对行为可归责性的判断。对行为可归责性的判断应该从行为本身开始,而不应该从结果开始。当从行为看结果时,不同行为在客观上对结果出现所产生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无论结果是否真的出现,这种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事故责任与违法行为对结果出现产生的风险恰恰是正比例关系。交通肇事中无责者的行为对结果的出现是零风险,次要责任对结果的出现是不足50%的风险,主要责任对结果的出现是高于(含等于)50%的风险。全责者对结果的出现是100%的风险。行为对结果出现的风险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概率问题,从零风险到100%风险是个连续的过程,所谓的零风险和100%风险其实是类似于数学上的极限概念,是一个可以无限靠近但永远无法完全达到的数值。所以承认负担全部责任时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规范本质是违法行为造成结果的风险特别大时可归责;无责时行为对结果无因果关系,其规范本质是违法行为造成结果的风险特别小时不可归责。任何社会对过失行为都有一定的容忍度,不能因为对结果有极其微小的风险就对行为归责,否则社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只要过失行为产生的风险超过零即可归责,即肯定因果关系并不可取。另外,也不能等到过失行为产生结果的风险已经达到100%时才归责,即承认因果关系,因为严格意义上可能没有一个过失行为对结果出现的风险能在概率上真的达到100%,只有100%风险的过失行为才能归责,可能导致无法追究任何过失行为的责任。笔者认为,当过失行为产生结果的风险达到50%以上时,就应该对结果的出现归责,即承认因果关系,而过失行为产生结果的风险不足50%时就不应该对结果的出现归责,即不承认因果关系。这在规范上应该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即发生结果的风险不低于不发生结果的可能时即可归责。所以,在交通肇事的责任划分中,承担次要责任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应成立过失犯罪,《解释》在原则上具有合理性。在德国学者罗克辛看来,只要过失行为对结果的风险从零向上有所升高就可以承认归责,但是笔者认为,这种风险升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以承认归责。通过风险升高对因果关系的影响作出判断是刑事归责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至于次要责任是否存在民法上的因果关系应另当别论。
  综上所述,因果关系判断的前提事实即结果风险的概率当然是存在程度的问题,但是归责意义上因果关系判断的结论却只存在有和没有的区别,不存在程度不同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有程度的问题,但是因果关系判断的结论只在肇事者负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时才能肯定。
劳动关系是什么意思,劳动关系是什么意思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为您推荐】白水县律师邕宁区律师洛龙区律师交口县律师乡城县律师西安区律师繁峙县律师劳动关系协议合同对工作的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的话有劳动协议会比较好处理,企业事业单位也无法通过没有劳动协议来做文章,不过还有很多人对劳动协议关系的实质还不够了解,那具体来说劳动关系的实质是什么呢
一、劳动是一种结合关系因为从劳动关系的主体上说,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为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人单位(或雇主)。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强调劳动者将其所有的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这种结合关系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观察就是对劳动力的使用,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其生产过程。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力始终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而非产品。这是劳动关系区别于劳务关系的本质特征,后者劳动者所有的劳动力往往是作为一种劳务产品而输出,体现的是一种买卖关系或者加工承揽关系等。
二、从属性的劳动组织关系劳动关系一旦形成,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用人单位的成员。所以,虽然双方的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但劳动关系建立后,双方在职责上则具有了从属关系。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力使用者,要安排劳动者在组织内和生产资料结合;而劳动者则要通过运用自身的劳动能力,完成用人单位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并遵守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这种从属性的劳动组织关系具有很强的隶属性质,即成为一种隶属主体间的指挥和服从为特征的管理关系。而劳务关系的当事人双方则是无组织从属性。
三、劳动关系是人身关系由于劳动力的存在和支出与劳动者人身不可须臾分离,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实际上就是劳动者将其人身在一定限度内交给用人单位,因而劳动关系就其本质意义上说是一种人身关系。但是,由于劳动者是以让渡劳动力使用权来换取生活资料,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物质待遇。就此意义而言,劳动关系同时又是一种以劳动力交易为内容的财产关系。现代社会还有很多人对劳动关系相关协议是不重视的,虽说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如果一旦出现问题的话没有相关协议处理起来就会比较麻烦,我们就会增加许多需要去证实劳务关系的步骤,非常麻烦。社会工作生活中劳动关系的实质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过失犯罪间接因果关系是什么意思?
法律专业性强,自行处理有风险,建议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