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起诉状法律依据有哪些

最新修订 | 2024-02-21
浏览10w+
卞晓飞律师
卞晓飞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53人
专家导读 我国的合法公民具有相关的名誉权,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对公民的名誉进行侵害,在遇到侵害时可以诉讼到当地的人民法院进行办理。递交相关的案件诉讼书,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的司法部门和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
名誉权起诉状法律依据有哪些

一、名誉权起诉状法律依据有哪些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第三条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十五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二、侵权形式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则》第101条后端规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民通意见》第140条规定,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行使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二)诽谤

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民法通则》第101条后段规定,禁止用诽谤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在文学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实姓名,或者未写明原告的真实姓名和地址,但对人物特征的描写有明显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说内容存在侮辱、诽谤情节,致其名誉受到损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徐良诉上海文化艺术报社等侵害名誉权一案的复函》中认为,被告赵伟昌根据传闻,撰写严重失实的文章“锁甲三千元带来的震荡”和被告《上海文化艺术报》社未经核实而刊登该文,造成了不良后果,两被告的行为均已构成侵害徐良的名誉权。

有关机关和组织编印的仅供领导部门内部参阅的刊物、资料等刊登的来信或者文章,当事人以其内容侵害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者其他一定范围内的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所载内容引起名誉权纠纷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做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或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因提供新闻材料引起的名誉纠纷,认定是否构成侵权,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1)主动提供新闻材料,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2)因被动采访而提供新闻材料,且未经提供者同意公开,新闻单位擅自发表,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对提供者一般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虽系被动提供新闻材料,但发表时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许的,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

在我国的社会中相关的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侮辱、诽谤、误传等情况的,公民可以收集这类案件的相关证据,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害者也可以要求这类侵权人,要求相关的赔偿,停止这类名誉权的侵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3.6千字,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52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名誉权起诉状法律依据有哪些
一键咨询
  • 140****40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6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1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6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3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6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1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3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1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7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2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4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6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6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0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状告侵害名誉权需要哪些证据
1 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2 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1、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如报道内容的原始载体。2、虚构事实,含沙射影,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文学作品。3、以口头、书面或暴力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贬损他人人格的证据。可举出证人证言、书面材料。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保护死者名誉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传统民法认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其享有民事权利的前提,自然人死亡后权利能力丧失不再享有名誉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需要,传统的民法理论已无法适应心理活动实践的发展。现代的民法理论在处理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关系已突破了传统的民法理论,即民事权利能力不是享有民事权利和取得民事权利的唯一前提,有关这点可以从《继承法》、《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中看出,胎儿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参与继承法律关系,这在世界各国民法和继承法中已成为惯例。早在罗马法中就有“胎儿其利益为问题时,视为已出生”的法律格言,又如作者死后的著作权问题上,世界大多数国家立法规定在作者死后几十年,我国规定50年仍依法享有著作权,可见以公民死亡为由来否定死者的名誉权在法律上依据是不足的。对属于人身权的名誉权不论是死者,还是活人,都可以通过法律认可和保护,对此,国外已有立法规定:如德国及一些国家民法明确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名誉权可由继承人维持十年。目前在我国民事审判业务中已确立了死者的名誉权予以法律保护的观点,如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A诉B、《今晚报》社侵害名誉权纠纷案,就是我国保护死者名誉权的首次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保护死亡人名誉权的司法解释就是根据该案的情况而作出的。其后,最高人民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8月7日)进一步明确,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在《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又将以往仅就死者名誉权的延伸保护扩大到死者的其他人格要素,包括姓名、肖像、荣誉、隐私以及死者的遗体、遗骨等方面。由此可见,对死者的名誉权乃至姓名、肖像、荣誉、隐私等人格、身份权的保护,是有充分法律依据的。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继承法》《著作权法》《今晚报》《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最高院审理名誉权解释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最高院审理名誉权解释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该法规主要对有关名誉权诉讼案件的处理以及量刑判决情况进行合法的到司法解释,司法机关可以依据相关标准和意见对侵犯名誉权案件进行审理。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名誉侵权起诉状应该如何写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第
一,诉讼状开头必须要列明原告和被告,如果有超过一个以上的被告,则应写上
第一被告,
第二被告,依次类推,并且原告和被告的性别、籍贯、公民身份号码、家庭地址、个人电话等,要一应俱全,都写上。

二,写明诉讼请求,如请求让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行为;被告当面向原告赔礼道歉,并通过在本市报纸刑登道歉信的方式为原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被告赔偿原告一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多少钱;被告必须承担本案所有的诉讼费用等诉讼请求。

三,陈述事实与理由,陈述事实,如把原告的名誉被侵犯的过程详细写下来,最好还写上前因后果,这样更容易看懂,之后再加上事实的理由,也就是事实的证据,用证据来显示事实的真实性。

四,最后写上相关法律依据以及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请求判如所请!并且向致敬。

五,署名及日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
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 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 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 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和有个同事是同一年进来的,现在三年过去了我晋升的比他快,他眼红我就开始造谣说我和领导有一腿什么,说我是靠出卖身体上位的女人,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声誉,请问名誉权侵权起诉怎么写,名誉权侵权起诉状范本是什么
[律师回复] 原告:,女,汉族,年月日生,住市区号幢单元室,身份证号,电话。被告:,男,汉族,年月日生,住市区号幢单元室,身份证号,电话。诉讼请求请求人民法院判令:
1、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行为。
2、被告当面向原告赔礼道歉,并通过在本市报纸刊登道歉信的方式为原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
4、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事实与理由原被告双方于年月结婚,并于年月日生育一子。然而被告一直怀疑孩子与其不存在亲子关系,系原告与他人偷情所生。故被告一直以各种方式对原告进行诽谤、诬陷,并在原告亲戚朋友之间进行散布谣言,有时候甚至殴打原告。虽经原告再三制止,但被告置之不理,致使原告的社会评价急剧下降,给原告的名誉权受到严重损害。同时,由于被告多次诬陷,造成夫妻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原本和睦的家庭变得四分五裂,使得原告身心疲惫、精神遭受极大痛苦。此后被告竟然起诉离婚,虽然原告还抱有双方之间重归于好的想法而不同意离婚,但是被告一意孤行。离婚后,被告依旧我行我素,不但没有收敛自己侮辱诽谤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并于年月日起诉,称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孩子与其不存在亲子关系,诉请法院判令其终止向孩子支付抚养费。原告忍无可忍,同意委托司法鉴定所对原被告和孩子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进行鉴定,司法鉴定所出具鉴定结论,支持原告与被告系孩子的母亲和父亲,从而证实自始至终完全是被告捏造事实,诽谤侮辱原告。为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现根据《民法通则》第10
1、120条以及《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请求法院判如所请!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2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民法总则侵犯名誉权的法律依据是怎么界定的?
民法总则侵犯名誉权的法律依据的界定是必须要有损害的事实存在;从而还必须要具有违法性质;以及违法的行为与损害的事实之间有因果的关系;再者就是行为人有很在的过程,这都可以认定侵犯名誉权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我的一个好哥们,他现在是一个作家,近段时间出了一本书,在图书出版地时候,姓名写错了,未经允许盗用姓名,名誉权上诉状范文如何书写?
[律师回复] 反诉人(本诉被告):。
被反诉人(本诉原告):济南某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法定代表人:
反诉人就被反诉人起诉反诉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一案,现提起反诉。
反诉请求
1、请求判令被反诉人公告所管理本小区2015年度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收支情况和共有部分收益的收支账目;
2、请求判令被反诉人支付其管理小区公共部分所得的部分公共收益2598.7元或将公共收益提存之法院;
3、要求被反诉人返还反诉人多收的车辆看管费用900元。
4、要求被反诉人维修反诉人的房屋;
5、请求判令由被反诉人承担本案相关费用。
事实和理由
2014年,反诉人购买了济南某某小区房屋。
被反诉人一直管理整个小区,根据《服务协议》第22条,应公示物业服务费用收入情况。被反诉人出租物业配套公共用房,包括天津银行和农业银行使用房屋用于自助银行设施等,出租使用自动售水机、速递易等服务,出租电梯广告、荧屏广告。这些经营收入多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属于小区广大业主所有。
根据《济南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定期在物业管理区域显著位置公告共有部分收益的收支账目”,被反诉人不仅没有将公共收益进行公示,反而将公共收益私自占有,其行为侵犯了广大业主的知情权和合法收益等合法权益。
本小区业主委员会至今未成立,难以维护整个小区的合法权益。物业公司应依法公开小区公共收益并抵偿物业管理费用。因此,反诉人要求被反诉人返还小区公共收益来抵偿所欠物业费用。
因被反诉人管理不善,给反诉人房屋造成的损失,要求被反诉人维修房屋,退还多收取的车辆看管费用。
特请求法院依法判决,维护反诉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快速解决“诉讼仲裁”问题
当前652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侵害企业名誉权以认定依据是什么
侵害企业名誉权以认定依据第1、事实确实是存在,比如说降低了消费者和商业评价信誉低。第。2、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悲惨的后果。名誉权不仅仅只有人自然人才有,组织啊团体啊都是有的,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一旦侵犯可以维权。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我的朋友想要进行企业名誉权上诉,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想问问企业名誉权上诉状有什么相关规定?
[律师回复]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所谓名誉,是一个公民、一个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法人的名誉表示社会的信誉,这种信誉是法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它的整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名誉,反映了社会对它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表现的总的评价。法人的名誉往往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发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公司法人是有名誉权的。
(一)如何认定侵犯法人名誉权,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8月7日)第七问的解答为: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九问的解答为: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名誉权。可见,认定侵犯法人名誉权与认定其他侵权行为一样,应当从四个要素入手,即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违法,包括诽谤、诋毁等;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包括降低了消费者、社会公众对法人商誉的社会评价;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二)如何认定侵犯法人名誉权,侵权民事责任中也作出了规定,如下:
法人名誉权是一种人格权,商誉是法人名誉权中的核心利益。我国对法人名誉权不仅在人格权制度中加以保护,同时在侵权民事责任中也作出了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犯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52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企业名誉权侵权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隔壁邻居家的叔叔最近因为跟他朋友一起喝酒,再次期间叔叔一直劝酒导致朋友酒后发生意外,朋友的家人对邻居叔叔发出上诉。我想问下共同饮酒案上诉状的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复] 共同饮酒致人伤亡的责任承担
(一)伤亡者责任。 共同饮酒的人身安全是以自我保护为主,以其他人的安全保障义务为补充。饮酒过量会导致身体受到损害,严重的会发生酒精中毒致人死亡,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基本常识。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受害人,应当认知和预见到自己过量饮酒的潜在危险和严重后果。明知醉酒的危险性而不控制酒量和采取有效措施或轻信能够避免,其本人具有过量饮酒与伤亡后果最直接、最主要的因果关系,自身具有重大过失,应对其伤亡的后果负主要责任。
(二)组织者(含召集者)责任 无论组织者(含召集者)是否直接参饮应属于共同饮酒人,应当对所有参与人的人身安全提供适当照顾。从公序良俗和基本的道德要求角度看,对宴饮参与人的饮酒数量应当审慎控制。对其人身安全应当负有合理注意并提供必要的扶助。强迫性的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而劝其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或者酒后驾车未劝阻等,均应当认定行为人存在一定的主观过失,应当对宴饮参与人的人身损害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符合我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七条:“ 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尊长或领导参饮的,即使未劝酒但放任受害人过量饮酒,应与劝酒者负同等责任或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来具体确定判断的因果关系、过错大小标准和承担责任的比例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快速解决“诉讼仲裁”问题
当前652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名誉权起诉状法律依据有哪些
法律专业性强,自行处理有风险,建议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