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主责起诉次责是可以的,若是次要责任的一方没有按照规定支付赔偿金,那么主要责任一方就可以起诉。
交通事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赔偿情形如下:
1、事故双方均为机动车的,双方在交强险额度内全额互相赔偿对方损失,死亡伤残11万、医疗费1万元、财产2000元;不足部分,双方按7:3的比例分担;
2、事故一方为机动车,一方为非机动车或者行人的,机动车在交强险额度内全额赔偿对方损失,不足部分,如果机动车占主要责任,主次责任按8:2分担,如果机动车占次要责任,主次责任按6:4分担;
3、双方均为非机动车或者行人的,所有损失按7:3比例分担。
保险赔偿方式如下:交强险赔偿交强险损失,商业三责险赔偿交强险赔偿不足部分损失,商业车损险赔偿对方赔偿完以后不足部分的已方车辆损失,商业车上人员险赔偿对方赔偿完以后不足部分的已方车上人员受伤损失。
二、交通事故主责次责比例是怎么规定的?
1、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
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依据是什么?
交警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大小,依据以下原则:
1、事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
事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应负交通事故责任,没有违法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2、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了损害事实。
损害他人健康的客观存在是构成侵权损害民事责任的前提。如果没有造成损害,或者某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没有成为客观事实,就谈上交通事故责任。
3、交通事故当事人主观上的过失。
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交通事故当事人心理上存在着过失,即当事人对发生交通事故应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知道违法行为可能引起交通事故却轻信能够避免。如果当事人存在着故意造成的不属于交通事故的范畴。
4、交通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对于报警处理的交通事故发生,交通管理部门的职员首先会勘察现场,然后需要完成责任认定的工作,为了减小责任的结果失误的概率在,在认定责任之前,会先扣押肇事车辆。事故双方在拿到认定书之后,就需要协商处理赔偿事宜了,无法协商一致的,可以由任意一方提出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