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杀人犯法吗

最新修订 | 2024-09-05
浏览10w+
程杰律师
程杰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9万人
专家导读 如果确定是梦游时干的不用负刑事责任。梦游过程实施的行为,行为人无法控制和辩认自己的能力,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构成犯罪的条件必须是意识支配下的行为,梦游状态是无意识情形,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但应当减轻处罚。
梦游杀人犯法吗

如果确定是梦游时干的不用负刑事责任。梦游过程实施的行为,行为人无法控制和辩认自己的能力,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构成犯罪的条件必须是意识支配下的行为,梦游状态是无意识情形,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但应当减轻处罚

刑法》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1.4k字,预估阅读时间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48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梦游杀人犯法吗
一键咨询
  •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6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1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4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0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8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7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6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2****73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1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4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3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4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2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0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8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梦游杀人负法律责任吗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梦游杀人负法律责任吗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梦游打死人怎么处理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梦游打死人怎么处理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8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游戏骂人犯法吗
游戏骂人不算犯法,但是可以举报对方。侮辱他人本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公然侮辱他人,但情节和后果尚不够刑事处罚。公然,是指当着众人或者第三人的面,或者是利用可以使不特定的多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至于被侵害人是否在场,不影响本行为的成立。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大人睡梦中杀害孩子犯法吗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如果构成意外事件则不负担刑事责任,如果是过失导致孩子死亡则应承担刑事责任;刑法上的所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造成了客观上的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无法预见的原因所引起,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意外事件。我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从刑法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意外事件的特征主要是: (1)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2)行为人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在意外事件的情况下,行为人不具有认识能力,行为缺乏认识因素,因而从行为人主观上讲不具备严重危害社会的罪过形式,不以犯罪论处。因此,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存在着罪与非罪的本质区别,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划清界限,原因就在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事先都没有预见到;对将要发生的危害结果,行为人都持有否定的态度。而实践中在认定行为人主观罪过形式时,又很难明确的分清行为人在损害结果发生之前,对将要发生的损害后果是否具有预见,以至于在定罪量刑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将那些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按照意外事件处理,使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逃避了刑罚的制裁;二是也可能将那些虽然具有十分严重损害后果发生的情况,但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罪过的意外事件当作过失犯罪处理,形成罪不当罚、“客观归罪”的错误处理结果。要避免上述错案的发生,就必须认真对案件情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运用刑法理论来辨别事实真相,使有罪者罪当其罚,无罪者不受追究。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这两种行为性质的关键,是对损害结果能否预见,即判断行为人有无预见的能力。即意外事件是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也就是说,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根本没有预见到,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也不可能预见到,没有预见的能力;而在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够预见、应当预见,有预见的能力,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预见能力是指行为人预见并避免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社会结果的主观上的能力,是认定过失犯罪不可或缺的主观要件。尽管对于预见能力的判定,刑法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人的预见能力,都是坚持主客观因素综合判断的原则。在具体分析时,应首先注意到一般具有正常理智的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在此客观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行为人的年龄、所从事的职业、技术熟练程度、社会阅历、智力发育情况等行为人的主观特征,分析其能否预见危害结果。即在判断行为人的预见能力时,行为人本人的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对于注意能力确实较社会一般人低的个人,如偏远山区受教育程度极低的农民,强使他因根本不能预见的危害结果而承担刑事责任是客观归罪的表现,使刑法失去其保障人权的机能。当然也不能也不宜扩张到可以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的不适当的程度。 社会上的普通人,由于年龄、生理状况,文化水平、生活阅历等的不同,使得每个人所具有的认识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撇开各个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而以所谓一般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就会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但业务行为具有职务和业务上的特殊要求,与普通过失中的行为人并不同,应采用平均人标准。综上,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与区分,是意外事件还是过失犯罪。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杀人是否犯法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杀人是否犯法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你好,我一个舅舅犯罪被抓了因为梦游杀人,他有点精神病的,我想问问无意识梦游杀人判多少年,法律有些什么规定
[律师回复] 如果能确定是梦游时干的,不用负刑事责任。 从医学角度上讲,梦游是一种病,睡眠障碍的一种,是梦中行为障碍(睡眠抑制、清醒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国外称为“REM7行为障碍”,又称梦行症,梦游属于精神类疾病。从法律角度上,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不负刑事责任。
  
一、梦游,是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眠的怪异现象,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在神经学上是一种睡眠障碍,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症状一般为在半醒状态下在居所内走动,但有些患者会离开居所或作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如翻窗、开车甚至一些暴力活动,如杀人等。
  
二、梦游是一种与睡眠有关的脑功能障碍。成年人发生梦游,多与患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有关。
  梦游患者意识不清,对人、对物不自主地应对,行为目的不明确。梦游属于精神疾病中的“意识障碍”。这一行为,属于刑法上规定的“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法定情形,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是不是梦游症导致的杀人需要进行法医学鉴定和其他的一些证据配合使用(比如平时表现、是否遗传、与被害者关系如何等),才能确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8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杀人是否犯法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杀人是否犯法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孩子睡梦中压死人犯法吗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如果构成意外事件则不负担刑事责任,如果是过失导致孩子死亡则应承担刑事责任;刑法上的所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造成了客观上的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无法预见的原因所引起,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意外事件。我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从刑法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意外事件的特征主要是: (1)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2)行为人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在意外事件的情况下,行为人不具有认识能力,行为缺乏认识因素,因而从行为人主观上讲不具备严重危害社会的罪过形式,不以犯罪论处。因此,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存在着罪与非罪的本质区别,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划清界限,原因就在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事先都没有预见到;对将要发生的危害结果,行为人都持有否定的态度。而实践中在认定行为人主观罪过形式时,又很难明确的分清行为人在损害结果发生之前,对将要发生的损害后果是否具有预见,以至于在定罪量刑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将那些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按照意外事件处理,使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逃避了刑罚的制裁;二是也可能将那些虽然具有十分严重损害后果发生的情况,但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罪过的意外事件当作过失犯罪处理,形成罪不当罚、“客观归罪”的错误处理结果。要避免上述错案的发生,就必须认真对案件情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运用刑法理论来辨别事实真相,使有罪者罪当其罚,无罪者不受追究。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这两种行为性质的关键,是对损害结果能否预见,即判断行为人有无预见的能力。即意外事件是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也就是说,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根本没有预见到,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也不可能预见到,没有预见的能力;而在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够预见、应当预见,有预见的能力,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预见能力是指行为人预见并避免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社会结果的主观上的能力,是认定过失犯罪不可或缺的主观要件。尽管对于预见能力的判定,刑法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人的预见能力,都是坚持主客观因素综合判断的原则。在具体分析时,应首先注意到一般具有正常理智的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在此客观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行为人的年龄、所从事的职业、技术熟练程度、社会阅历、智力发育情况等行为人的主观特征,分析其能否预见危害结果。即在判断行为人的预见能力时,行为人本人的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对于注意能力确实较社会一般人低的个人,如偏远山区受教育程度极低的农民,强使他因根本不能预见的危害结果而承担刑事责任是客观归罪的表现,使刑法失去其保障人权的机能。当然也不能也不宜扩张到可以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的不适当的程度。 社会上的普通人,由于年龄、生理状况,文化水平、生活阅历等的不同,使得每个人所具有的认识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撇开各个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而以所谓一般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就会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但业务行为具有职务和业务上的特殊要求,与普通过失中的行为人并不同,应采用平均人标准。综上,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与区分,是意外事件还是过失犯罪。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大人睡梦中压死小孩犯法吗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如果构成意外事件则不负担刑事责任,如果是过失导致孩子死亡则应承担刑事责任;刑法上的所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造成了客观上的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无法预见的原因所引起,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意外事件。我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从刑法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意外事件的特征主要是: (1)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2)行为人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在意外事件的情况下,行为人不具有认识能力,行为缺乏认识因素,因而从行为人主观上讲不具备严重危害社会的罪过形式,不以犯罪论处。因此,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存在着罪与非罪的本质区别,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划清界限,原因就在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事先都没有预见到;对将要发生的危害结果,行为人都持有否定的态度。而实践中在认定行为人主观罪过形式时,又很难明确的分清行为人在损害结果发生之前,对将要发生的损害后果是否具有预见,以至于在定罪量刑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将那些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按照意外事件处理,使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逃避了刑罚的制裁;二是也可能将那些虽然具有十分严重损害后果发生的情况,但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罪过的意外事件当作过失犯罪处理,形成罪不当罚、“客观归罪”的错误处理结果。要避免上述错案的发生,就必须认真对案件情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运用刑法理论来辨别事实真相,使有罪者罪当其罚,无罪者不受追究。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这两种行为性质的关键,是对损害结果能否预见,即判断行为人有无预见的能力。即意外事件是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也就是说,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根本没有预见到,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也不可能预见到,没有预见的能力;而在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够预见、应当预见,有预见的能力,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预见能力是指行为人预见并避免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社会结果的主观上的能力,是认定过失犯罪不可或缺的主观要件。尽管对于预见能力的判定,刑法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人的预见能力,都是坚持主客观因素综合判断的原则。在具体分析时,应首先注意到一般具有正常理智的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在此客观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行为人的年龄、所从事的职业、技术熟练程度、社会阅历、智力发育情况等行为人的主观特征,分析其能否预见危害结果。即在判断行为人的预见能力时,行为人本人的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对于注意能力确实较社会一般人低的个人,如偏远山区受教育程度极低的农民,强使他因根本不能预见的危害结果而承担刑事责任是客观归罪的表现,使刑法失去其保障人权的机能。当然也不能也不宜扩张到可以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的不适当的程度。 社会上的普通人,由于年龄、生理状况,文化水平、生活阅历等的不同,使得每个人所具有的认识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撇开各个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而以所谓一般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就会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但业务行为具有职务和业务上的特殊要求,与普通过失中的行为人并不同,应采用平均人标准。综上,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与区分,是意外事件还是过失犯罪。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大人睡梦中压死孩子犯什么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如果构成意外事件则不负担刑事责任,如果是过失导致孩子死亡则应承担刑事责任;刑法上的所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造成了客观上的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无法预见的原因所引起,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意外事件。我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从刑法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意外事件的特征主要是: (1)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2)行为人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在意外事件的情况下,行为人不具有认识能力,行为缺乏认识因素,因而从行为人主观上讲不具备严重危害社会的罪过形式,不以犯罪论处。因此,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存在着罪与非罪的本质区别,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划清界限,原因就在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事先都没有预见到;对将要发生的危害结果,行为人都持有否定的态度。而实践中在认定行为人主观罪过形式时,又很难明确的分清行为人在损害结果发生之前,对将要发生的损害后果是否具有预见,以至于在定罪量刑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将那些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按照意外事件处理,使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逃避了刑罚的制裁;二是也可能将那些虽然具有十分严重损害后果发生的情况,但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罪过的意外事件当作过失犯罪处理,形成罪不当罚、“客观归罪”的错误处理结果。要避免上述错案的发生,就必须认真对案件情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运用刑法理论来辨别事实真相,使有罪者罪当其罚,无罪者不受追究。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这两种行为性质的关键,是对损害结果能否预见,即判断行为人有无预见的能力。即意外事件是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也就是说,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根本没有预见到,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也不可能预见到,没有预见的能力;而在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够预见、应当预见,有预见的能力,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预见能力是指行为人预见并避免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社会结果的主观上的能力,是认定过失犯罪不可或缺的主观要件。尽管对于预见能力的判定,刑法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人的预见能力,都是坚持主客观因素综合判断的原则。在具体分析时,应首先注意到一般具有正常理智的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在此客观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行为人的年龄、所从事的职业、技术熟练程度、社会阅历、智力发育情况等行为人的主观特征,分析其能否预见危害结果。即在判断行为人的预见能力时,行为人本人的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对于注意能力确实较社会一般人低的个人,如偏远山区受教育程度极低的农民,强使他因根本不能预见的危害结果而承担刑事责任是客观归罪的表现,使刑法失去其保障人权的机能。当然也不能也不宜扩张到可以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的不适当的程度。 社会上的普通人,由于年龄、生理状况,文化水平、生活阅历等的不同,使得每个人所具有的认识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撇开各个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而以所谓一般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就会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但业务行为具有职务和业务上的特殊要求,与普通过失中的行为人并不同,应采用平均人标准。综上,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与区分,是意外事件还是过失犯罪。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梦游杀人犯法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