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追究时效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偷逃税包括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六条定性的偷税也包括涉嫌逃避缴纳税款罪。
偷逃税的违法后果表现为不缴或者少缴税款,包括纳税人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以及扣缴义务人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只有造成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后果,才能构成偷逃税行为。
对于偷逃税违法案件的处理,要进行违法要件的确认,主要包括违法主体的认定、违法手段的认定和主观故意的认定、违法后果的认定。
特别是主观故意的认定是基本要件,也就是说要认定偷税行为,应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具有偷税的主观故意。
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故意逃避缴纳税款的目的,比如因为过失行为造成的漏缴税款,因政策理解错误造成的少缴税款不应认定为偷税,要看行为人是否采取了欺骗、隐瞒实质等各种手段和行为人的主观条件和业务水平综合判定。
偷税: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定性为偷税的,首先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税款、滞纳金,已纠正偷税违法行为,同时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在税务机关做出税务处理决定书之前包括立案检查前,可以向税务机关主动补缴其实施偷税行为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如果经稽查认定构成偷税,逾期后补缴税款不影响行为定性。
⑴偷税税款的追征期: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款追征期是3年,不得加收滞纳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追征期是3年,包括税款、滞纳金,特殊情况的,可以追征期延长到5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税款、滞纳金或者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被定性为偷税,则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不受追征期限的限制。
⑵处罚时效:《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六条规定,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追究时效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也就是说,偷逃税案件的处罚时效,应当以5年为限。
这个时效是指行政处罚时效,并不是税款及滞纳金追征时效。
⑶涉嫌构成逃税罪的移送: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款10%以上,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
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严厉的打击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当事人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达到5万元以上或者各种税种应纳税额总额的10%以上的,就应当进行立案,受到刑事处罚。行为人在5年之内因逃避税款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要处以更重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