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否为了单位的利益,是否由单位的决策机构决定。
单位决策机构产生单位意志,指挥单位行为的实施,任何单位成员在单位业务活动中依据决策机构的决定实施的行为,应视为单位行为。
单位犯罪所具有的特定程序性,即符合单位决策程序,是它与自然人盗用单位名义或擅自以单位名义进行的犯罪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因而,单位内部成员未经单位决策机构批准、同意或认可而实施的犯罪行为,一般只能认定为自然人犯罪。
同时按照决策机构的决定实施的行为必须为了单位的利益。
单位犯罪中,犯罪后的违法所得通常归单位所有,即因犯罪行为所产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对象是本单位或者本单位的多数员工;
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多半为自然人个人所有。
如果不是为了单位利益,而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那么这种情况不应按照单位犯罪处理。
2、是否是以单位的名义。
行为以单位的名义实施是认定单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都是单位犯罪。
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
“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所以,打着单位的幌子,利用单位名义,为个人谋取利益的不法行为,当然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
3、行为是否在单位成员的职务活动范围内,或者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关。
单位只对其在业务范围内或与业务相关的活动范围内的行为负责。
如果行为与单位业务没有任何关系,则不应让单位承担刑事责任。
当然,单位的行为不拘于在登记机关核准的经营范围之内,也可以超出登记的经营范围,只要是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关或者说与单位的人格相关,也可以视为是单位的行为。
但如果与单位的业务活动并无实质的关联,则一般不应视为单位行为。
许多时候,我们不应该仅凭表象就对该案件下定论,究竟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需要我们仔细的甄别。
单位犯罪是以单位意向为核心进行的犯罪行为,而个人犯罪则是未经过单位允许的犯罪行为,此时不能算作单位犯罪,而应以个人犯罪进行量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