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规定多次盗窃如何认定?
1、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
盗窃公私财物必须是“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即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或者是个人盗窃数额虽不够“较大”,多次盗窃的行为也构成本罪。所谓“数额较大”,“数额较大,”以1000元为起点。对于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二、根据规定盗窃案是公诉案件吗?
1、盗窃案件不一定是公诉案件。
只有刑事案件才被划分为公诉案件、自诉案件,而盗窃案件可能是治安案件、也有可能属于刑事案件。具体来说,若是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那么盗窃案件就不属于公诉案件。
2、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可能会受到的处罚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三、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是什么?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包括行为人实际支配行为对象的时刻不同、犯罪主体不同等。
1、犯罪主体不同。
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侵占罪的主体则是特殊主体,要求行为人具有特定的身份,或为代为保管人,或为遗忘物拾得人、埋藏物发现人。
2、行为人实际支配行为对象的时刻不同。
盗窃罪行为人犯意产生之时并未实际支配行为对象,只是非法占有之意产生之后,基此犯意实施秘密盗取行为才获得行为对象的支配;侵占罪行为人则在犯意产生之前就有行为的实际支配。
3、危害行为不同。
盗窃罪的危害行为是秘密盗取,即采取自认为他人不知的方式非法获取他人财物,存在非为自己控制转为自己控制的取得过程;侵占罪的危害行为则是复行为,含非法占为己有及拒不退还(拒不交出)二行为要素,且不以行为对象的位移为必要。
4、行为对象不同。
盗窃罪的行为对象是他人的动产;侵占罪的行为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及遗忘物、埋藏物,且不限于动产,不动产也可能成为《刑法》第270条第1款侵占罪的行为对象。
多次实施盗窃行为,或者是首次实施盗窃行为、但是盗窃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的,一般会被认定为涉嫌犯了盗窃罪。对于罪名成立的情形,是有可能会被法院判处刑事处罚的。至于多次盗窃如何认定,可以结合与盗窃罪有关的司法解释确定。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