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防卫应该如何认定

最新修订 | 2024-02-20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5人
专家导读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假想防卫应该如何认定问题带来帮助。
假想防卫应该如何认定

及处理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

如果他人尚未着手实行不法侵害,行为人预先加以打击,属于“事先防卫”。

如甲、乙在激烈争吵之后,甲看见乙扛着锄头朝他家走来,便绕到乙的背后,一石头将其砸伤或砸死。

乙朝他家走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不法侵害的意思,来打架滋事,但是乙还在路上,尚未开始实施伤害行为,不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甲属于事先防卫,不成立正当防卫

另一种可能是乙根本无不法侵害的意思,不过是路过而已,那么,甲属于假想防卫。

1、假想防卫不应以故意犯罪来处理。

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由此可以看出,故意犯罪是以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为前提条件的,而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又是以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危害社会的性质为重要内容的。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当然也就不可能明知此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也就不可能构成故意犯罪。

在假想防卫的情况下,行为人对他人实施的防卫行为虽然是故意行为,但这种故意是建立在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认识错误的基础之上的,即行为人自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对不法侵害的反击,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正当防卫行为,即主观上不具备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

因此,不能把假想防卫的故意等同于犯罪故意。

2、假想防卫可以过失犯罪论处。

假想防卫并非都是不具有罪过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往往存在过失,由于假想防卫的行为人对没有实行不法侵害的人造成了损害,有时甚至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虽然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所造成的,有可宽恕的一面,但在多数情况下,只要行为人稍加注意,就可以弄清不法侵害是否确实存在,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避免错误及危害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应该注意而未注意,使本可避免的危害结果未能避免,所以,其主观上存在《刑法》意义上犯罪的过失,一般可以过失犯罪论处。

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15条第2款规定: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因此,在假想防卫案件中,由于过失而造成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假想防卫应该如何认定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8k字,预估阅读时间10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88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假想防卫应该如何认定
一键咨询
  • 170****17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2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1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1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0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4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2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2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6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6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2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4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6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6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1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你推荐
南通188****289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81****178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1****827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假想防卫应该怎样认定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假想防卫应该怎样认定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假想防卫应该怎样认定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假想防卫应该怎样认定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应该怎么判断是假想防卫
对假想防卫的判定标准是根本就不存在着不法侵害的行为,可是当事人在主观上有防卫的这种意图,而且当事人的这种防卫行为已经给无辜人造成了损害。尽管对方的目的是出于自我保护,可是在自我保护的同时是伤害到了别人的,所以假想防卫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应该怎么判断是假想防卫?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应该怎么判断是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假想防卫过失和意外怎么认定,假想防卫应该怎样认定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假想防卫过失和意外怎么认定,假想防卫应该怎样认定的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假想防卫的处理
假想防卫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主观上没有罪过,危害结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对此应当视为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49浏览
什么是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是指一个人由于想象和推测,在认识上产生了错误,把实际上不存在的侵害行为误认为存在,因而错误的实行了防卫,造成他人无辜的损害。对于假想防卫而造成损害的责任问题,适用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解决,即如果属于行为人主观上能够预见的,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应按过失犯罪处理。
11浏览
假想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什么意思
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16浏览
假想防卫会受到处罚吗
假想防卫可以过失犯罪论处。其主观上存在刑法意义上犯罪的过失,一般可以过失犯罪论处。假想防卫不应以故意犯罪来处理。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因此,不能把假想防卫的故意等同于犯罪故意。
31浏览
假设防卫是事实认识错误吗
假设性防卫是指行为者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进行防卫,但实际并无侵害发生。这种误解虽出自防卫意图,因无真实侵害,行为可能不构成正当防卫。法律责任需根据行为者的过失和后果审慎判定。
27浏览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88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假想防卫应该如何认定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