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述故意伤害及故意杀人未遂类似,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在客观上都导致了被害人死亡。区别关键还是在主观方面。故意伤害致死在主观方面,犯罪嫌疑人仅仅只是具有伤害被害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对于死亡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没有故意。而故意杀人则完全不同,其主观上就存在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从表面上来看,仅从犯罪主观方面就能够轻松地区分上述两组犯罪。但现实司法实践中却远非如此简单。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在被刑事拘留后,往往处于本能会避重就轻,一般都会说,自己仅仅是想对被害人身体进行伤害。显然仅仅从犯罪嫌疑人交代来判断其主观方面是不稳妥的。任何一个犯罪行为,都可以分为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来讲,就是其有意识、有意志的思维活动。而客观反面往往是主观方面的客观及外在表现。也就是行为人在有意识、有意志支配下实施某种行为即表现于外部的事实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伤害和过失伤害如何认定
故意伤害和过失伤害的认定和区别,关键在于伤害的主观意图是什么,具体如下:1、故意伤害的主观意图方面,行为人主观上积极追求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遭受损失的结果;2、过失伤害的主观意图方面,行为人主观上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三、故意伤害和过失伤害如何进行认定
故意伤害和过失伤害的区别关键看伤害的主观意图是什么,具体如下:1、故意伤害的主观意图方面,行为人主观上积极追求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遭受损失的结果;
2、过失伤害的主观意图方面,行为人主观上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如何区分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