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电信诈骗4亿元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诈骗4亿元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1、借款人欠钱不还一般不构成犯罪
(1)如果仅仅是无力偿还,一般情况下属于民事纠纷,并不构成刑事犯罪。银行到法院起诉,胜诉之后,如果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银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2)如果是虚构事实骗取银行的信用卡并恶意透支的,按照信用卡定罪量刑。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或者。
(3)如果是“借钱不还”型诈骗,即借贷式诈骗,涉嫌诈骗罪,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
诈骗罪与借贷的区别是在于借款人在向出借人借款时,是否有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情节;是否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借款式诈骗如何认定的?
1、认定借款式诈骗的方式包括判断借款人在借钱时是否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等。
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却具有归还的意思,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不能及时归还。
2、可以判断在借款时是否虚构了事实或者是隐瞒相关的真相
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己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的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骗的方法。
3、判断借款的用途
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本身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者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归还借款。
采取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的方式进行诈骗,并非法占有他人四亿元的公民通常会被认定为犯了诈骗罪。阅读此文后,对电信诈骗4亿怎么判刑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