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

最新修订 | 2024-02-19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如何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如何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

一、如何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

应这样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行为人故意杀人的,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损毁文物罪会如何处罚

犯故意损毁文物罪会被这样处罚:行为人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如何处罚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如何处理要具体看伤害的程度。如果构成轻伤以下的,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构成轻伤以上后果的,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查看了上面文章的内容,相信已经已经对如何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实践中我们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需要沉着冷静的面对并解决,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阅读完上文内容如果还没有解答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k字,预估阅读时间14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70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如何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
一键咨询
  •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0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6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5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1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6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1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2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3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5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7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7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6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3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8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3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间接故意杀人怎么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要判多少年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都属于故意杀人罪,其量刑标准为: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判决,可判处死刑、终身监禁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间接故意指明知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而放任不理。不作为方式实现的杀人罪,仅适用于有防止他人死亡义务的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70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判决,可判处死刑、终身监禁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间接故意指明知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而放任不理。不作为方式实现的杀人罪,仅适用于有防止他人死亡义务的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交通肇事罪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回复]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 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罪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对于被害人死亡后果的心理态度本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均是出于过失,并没有预见到其可能死亡或者轻信其不会死亡,所以,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是一走了之,逃离出事故现场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是出于故意,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死亡后果的发生,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仅逃离事故现场,而且会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隐藏或者遗弃。因此,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时是否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隐藏或者遗弃,就成为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罪的一个首要标准。 2、被害人死亡的原因本罪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放弃应尽的救助义务,置被害人于危难之中而不顾,因而致使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而故意罪则是行为人故意使被害人失去了被救助的条件,因而致使其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 综上,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解救而死亡的,不属于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而应当以故意罪定罪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怎么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怎么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交通肇事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间接杀人罪的区别和特征
[律师回复]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 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罪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对于被害人死亡后果的心理态度本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均是出于过失,并没有预见到其可能死亡或者轻信其不会死亡,所以,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是一走了之,逃离出事故现场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是出于故意,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死亡后果的发生,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仅逃离事故现场,而且会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隐藏或者遗弃。因此,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时是否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隐藏或者遗弃,就成为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罪的一个首要标准。 2、被害人死亡的原因本罪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放弃应尽的救助义务,置被害人于危难之中而不顾,因而致使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而故意罪则是行为人故意使被害人失去了被救助的条件,因而致使其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 综上,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解救而死亡的,不属于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而应当以故意罪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370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针对间接故意杀人罪
[律师回复] 实施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属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心理状态容易混淆。两者的相似处是:
第一,两者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第二,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且是完全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发生这种结果是违背其主观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对,既不追求,也不防止,发生与否均不违背其主观意愿。
第二,促使和支配行为人实施行为的主观认识因素也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虽在一开始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曾有预见,但真正促使实施行为时,其认识上却是相信可以避免的,认为不会发生这种结果,而不再是认为仍有可能发生,而在间接故意情况下,行为人无论在行为前,还是在行为过程中,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一直处于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不肯定的状态之中。
第三,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认为危害结果不会发生,具有一定主客观条件为依据的,只是对这些条件的作用作了轻率的、过高的估计,误认为凭这些条件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危害结果。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70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间接故意杀人罪
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
10w+浏览
交通肇事罪中的间接故意杀人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律师回复] 一、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罪的区别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区别要点在于,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或伤害罪行为。 1、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 2、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注意,对这种情形在不能证实具有直接故意的情况下,如果事实上没有发生“死亡或残疾”结果的,不应按照故意罪、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罪处罚。 二、间接故意与故意罪的区别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并且不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和接受态度上不同,直接故意对结果的预见既包括必然发生也包括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则只能是预见到结果的可能发生。同时,直接故意积极追求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间接故意则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抱有无所谓的放任态度,不积极追求,但也不加防止,而听之任之。另外,从犯罪形态来看,直接故意存在着未遂,而间接故意却不存在未遂。应当注意,对于教唆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和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以直接故意论处。由于行为人不属于法定的犯罪主体、不负刑事责任,他们只是教唆者的工具,因而教唆者构成故意罪,应对后果负完全刑事责任。
什么算间接故意杀人罪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什么是间接故意罪
实施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属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
刑法理论将故意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种类型,有助于实务界认识故意犯罪在主观方面的复杂情况。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由于认识因素尤其是意志因素的不同,影响和决定了行为人主观恶性以及行为的客观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直接故意的社会危害性大于间接故意。根据罪责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对直接故意犯罪的量刑一般应重于间接故意犯罪。因此,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司法实践中,正确区分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两方面予以把握:

一,在认识因素上,对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认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直接故意的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例如:甲死乙,用枪顶在乙的胸脯上射击,致乙当场死亡。甲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致乙死亡而仍决意为之,追求乙死亡的结果发生,甲的态度即为直接故意,甲在认识因素上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致乙死亡这一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不存在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他人死亡才属于间接故意的情况。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如果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他人死亡,则可以排除行为人构成间接故意人的可能,行为人只可能构成直接故意。在我国刑法理论上,有人认为间接故意在认识因素上也存在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的发生的情况。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间接在意志因素上的特点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则对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不可能存在“放任”,即听之任之,危害结果发生不发生均属其意志以内的心态。

二,在意志因素上,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在直接故意中,行为人是希望即积极并追求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排除障碍,积极甚至顽强地实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在间接故意中,行为人对他人死亡的发生则不是持希望态度,而是持放任的心理态度。放任,就是对结果的发生与否采取听之任之,任其事态发展的态度。在放任的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不会想方设法排除障碍来积极追求或是努力争取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如交通肇事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交通事故发生后,不采取积极抢救而将生命重危的被害人拉到 野外抛弃,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因此,意志因多不同,是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区别的关键所在。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行为人追求一个直接故意的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例如:甲欲毒杀其妻乙,就在妻子盛饭时往妻子碗内投下剧毒药。甲在投毒时还预见到妻子有可能把投有毒药的饭给自己的孩子也被毒死的心理态度。事实上妻子在吃投有毒药的饭时也喂了孩子几口中,结果母子均中毒死亡。此案中,甲明知投毒后其妻必然吃饭而中毒身亡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甲对其妻的死亡结果是直接故意无疑;但甲对其孩子死亡发生的心理态度就不同,他预见到的是孩子中毒死亡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他对孩子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不是希望,而是为了达到杀妻的结果而予以有意识的放任,这就完全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应构成罪的间接故意。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如何处罚间接故意杀人罪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