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结案时间规定

最新修订 | 2024-04-11
浏览10w+
李兵律师
李兵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598人
专家导读 民事案件结案期限规定: 普通程序案件审理时限为六个月,可经本院院长批准延长至十二个月;简易程序案件审理时限为三个月,可延长至四个月;小额诉讼案件应在两个月内审结,可延长一个月;特别程序案件应在三十日内审结,选举资格案件除外。 如需延期,需院长批准。
民事案件结案时间规定

一、民事案件结案时间规定

关于民事案件的结案时间限制具体规定如下所示:

首先,对于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而言,应于立案当日起算,展开为期六个月的审理工作。

若因故需延长审理时限,须经本院院长亲自审批同意并签署批件,方能将其延长至最长可达十二个月。

倘若再度延期,则必须上报送交上级人民法院批准通过。

其次,依据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话,应于立案当日计算,秉持三个月的标准完成审理。

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延长,同样需要经过本院院长的额外审批许可,才能将其延长至最多四个月。

伴随而来的,对于小额诉讼的案件审理,也适用这些时长标准,并且应当在立案之日起的两个月之内审结完毕。

如。

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延期,同样需要院长审批并签署相关批件,然后再将其延长一个月的时间。

最后,对于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中,应在立案之日起的三十日内或公示结束后三十日内完成审理工作,并宣告裁决结果。

如需延期,同样需要得到院长的额外审批许可,除非此类案件涉及到选举人资格的问题。《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民事案件二审多长时间开庭

1、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2、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上诉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3、被告人的辩护人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4、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剩剥夺。《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事案件结案时间规定”,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2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43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民事案件结案时间规定
一键咨询
  • 147****80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1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8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8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3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3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1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1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2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4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6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7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7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4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4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连云港180****727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56****683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1****164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民事案件立案后多长时间结案
在民事案件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案件,通常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根据相关规定,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一般应在三个月内审结。而对于那些相对复杂的普通程序案件,审限则为六个月。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限,也可以申请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且需要经过院长批准。如果还需要再次延期,则必须经过上级法院的同意。案件的审理期限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案件的复杂程度、证据的提供情况以及司法鉴定的需求等。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民事诉讼案件得多长时间结案
简易程序案件:3个月;一审普通程序案件:6个月;上诉案件:3个月;特别程序:30天内;公告期满后30天内;再审案件:3个月内。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3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民事诉讼案件一般多长时间结案
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刑事案件多长时间结案
结案日期的确定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案件的处理进展,案件本身所涉及到的问题之复杂性等等。在通常情况下,普通刑事案件会历经三大主要阶段,分别是由公安机关负责的侦查阶段,紧接着由人民检察院负责的审查起诉阶段,以及由人民法院主导的审判阶段。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居民和非居民区别
[律师回复] 居民分为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非居民分为非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企业。居民和非居民的概念广泛应用在税法领域和外汇管理领域。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没有住所但一个年度内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达到183天的人,反之就是非居民个人。居民企业是在中国境内设立或者虽然在国外设立但是总部在中国的企业,反之则是非居民企业。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3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盗窃案件多长时间结案
在处理盗窃案件时,结案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嫌疑人也比较配合,那么结案可能会比较快,几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但是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或者证据比较繁杂,或者嫌疑人不配合,那么结案时间可能会延长,甚至超过一年。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这就说明,公民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所谓出生,按照我国医学界和法学界的观点,是指活着离开母体,婴儿一旦出生,就是我国的公民,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因此,人的出生关系重大,必须在出生证上记明出生时间。出生证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书,在不少法律关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证明作用。婴儿出生后,就成为我国的公民,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与成人一样成为民事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一切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所谓死亡,我国法学界和医学界公认的观点,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停止呼吸。这是生命的绝对消失,又称生理死亡或自然死亡。就是其民事权利的消灭,再也不是民事主体,他(她)所参与的一切民事法律关系,均须终止。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具体讲,就是公民亲自参与民事活动,在具体民事活动中去设定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意思能力,包括遇见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能力是以智力状况为标准的。如果一个人能够理智地、地处理民事经济活动的事务,就是有意思能力的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正常人的理智是随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积累而发展的。但是有的人虽已成年,由于精神病理障碍而部分或完全丧失理智成为欠缺或丧失意思能力的人。因此,各国的民法都以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况来划分其行为能力,在法律上产生不同的后果。
我国《民法通则》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种: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本条第二款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本法还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精神病人可以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等担任监护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民事案件结案时间规定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