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立案审查过程中,如若发现当事人所提供证明其诉讼需求的重要证据存在缺失,人民法院须立即通知其在限定时期内补充相应证据,同时将通知及补证情况完整记录在册。
收到诉讼状时,从当事人重新提交相应证据材料之日起开始计算接收到诉状的具体时间。
三、诉讼状及其支持证据应被人民法院接受并登记,同时向提出诉讼请求之人或自行启动诉讼程序者出具详细的收款凭证。
四、若经过审核,发现当事人的起诉并不符合法定的受理标准,但原告仍坚持申诉,法院则应作出撤销受理的裁决;对于自诉人坚决发起的诉讼,亦应作出驳回审理的裁定。
五、裁定撤销或驳回起诉应由负责立案审查的审判官酌情撰写,请示庭长出谋划策,最终由审判官、书记员签字,加盖人民法院公章。
六、经过认真的审查,如果确定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符合受理条件,责任法官应填写立案审批表,并以此决定将案件正式立为立案案件,对于案件棘手复杂或新型案例,需报告审判长,待其核准与庭长审批。
七、如经审查证实决定将案件立案,应当执行案件受理费的计算工作,同时通知原告方,并向他们或自诉人发放案件受理通知书。
将该案件的当事人姓名、案件情况和编号登记入电脑系统。
八、在立案庭最终决定立案之后,应于两日内将案件转交给审判庭处理,并办理必要的文件交接手续,明确标注交接日期。
经过审查,决定受理或立案登记的日期即视为立案日期。
立案人员应对此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操作。
九、对于在人民法庭提起的诉讼,如经审查发现符合受理条件,应请庭长出面批准立案;人民法庭决定立案后,应及时填写案件信息卡片,并上报至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由其统一编立案号。
无论是人民法庭还是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若认为当事人的起诉并不符合受理条件,而原告仍坚持提出申诉,则由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决定案件的立案事宜。
十、对于一审判决不服,选择直接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的当事人,上诉法院应在五日后将当事人的上诉状发给原先的审理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二、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是多长
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是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如果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事诉讼立案后下个程序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