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应该全面地分析未成年人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程度,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意图,以及犯罪发生时的具体年龄,这是衡量其责任承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也要考虑是否属于初犯,或是偶然的犯罪行为(即偶发犯罪),并还要充分关注到犯罪者在事后是否存在悔过的心态和具体的改进措施。
另外,对孩子的个人生涯经历以及平时的整体表现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后,再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进行适当的从轻处罚。
具体而言,以下是相关规定:
(1)对于年满十四周岁但未达到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60%;
(2)而对于年满十六周岁但未达到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则可减少基准刑的10%-50%。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涉嫌犯罪行为时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但在有关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和体现对未成年人程序上特殊保护的条文中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人。
二、未成年犯罪有案底吗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案底无法被撤销或消除;
不过,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未满法定成年年龄的未成年人所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仍会形成相应的案底纪录。
然而,根据相关规定,这些未成年人的犯罪资料未经司法机关的批准和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进行查阅或调取。
在这里提及的“案底”,通常是指某个人曾经实施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纪录。
这也被称为犯罪人员犯罪纪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它主要是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且这些犯罪档案往往由公安部门统一保管。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未成年犯罪怎么从轻减轻处罚”,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