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从犯分8000元得判几年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任何形式的诈骗行为,无论其涉案金额大小,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其中,诈骗8000元人民币的行为,依据现行刑法法条规定,有可能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罚金的刑事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活动,导致公私财产损失价值超过3000元但未达到10000元人民币的,应当被视为“数额较大”的违法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诈骗从犯怎么判刑
1、诈骗罪中的从犯,通常是指在共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过程中,担任次要角色或者起补充协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2、对于这类诈骗罪的从犯,依照其在整个团伙犯罪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参照主犯的判罚标准,对其适当的加以从轻、减轻甚至不予处罚;
3、诈骗罪主要是基于非法占有为宗旨,运用虚假信息或是掩盖真相的手段,诈骗数额较大的公共财产以及私人财产。
这种犯罪行为侵犯的是公众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利,其侵害的具体目标范围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拥有的财物,严禁以诈骗手段获取非法获利,且该受侵对象必须要排除在金融机构的贷款名单之外。
诈骗罪从客观角度来看,就是运用欺诈手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共财产;
首先,犯罪分子必须要实施了欺诈行为;
其次,这样的欺诈行为必须使受害人产生误解;
再次,当受害人误以为欺诈者真实可靠后,必须主动做出财产处分的决定;
最后,当受害人将自己的财产交付给欺诈者之后,欺诈者才能成功地获得这笔财产,使得受害人的财产因而遭受损失。
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任何拥有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通过必要刑事责任能力测试的自然人。
在主观过错方面,诈骗罪的行为人表现出直接的蓄意故意,同时还具有明确的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诈骗从犯分8000元得判几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