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区别

最新修订 | 2024-06-28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刑事责任指犯罪行为发生后,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民事责任则是民事活动中因违法行为需承担的《民法》规定的法律后果。主要差异在于:民事责任注重补偿,刑事责任偏向处罚;民事责任需损害后果,刑事责任无需;民事责任多为财产责任,刑事责任涉及人身自由甚至生命权;刑事责任中故意和过失影响大,民事责任更注重损害程度。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区别

一、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区别

刑事责任之定义为,犯罪行为在发生之后,相关当事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该责任形式分为主刑以及附加刑两大类别

至于民事责任,此乃针对民事法律责任之概括术语,具体来说是指在民事活动过程中的民事主体,因其实际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依据《民法》的明确规定,需要自行承受对自身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因其出于法律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应负起的民事法律责任。关于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之间的主要差异如下:

首先,民事责任更注重补偿,而刑事责任相对而言更偏向于处罚

其次,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必须存在损害后果的发生,但刑事责任却无须以产生后果作为其必要先决条件,双方皆承担着惩罚性的责任;

再次,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一种财产责任,然而刑事责任则主要涉及到剥夺个人的人身自由甚至生命权等严重问题;

最后,二者构成时所需的主观要素存在明显的差异:即故意和过失这两个因素对刑事责任及民事责任的影响程度呈现出极大的差别。由于刑事责任更倾向于处罚,所以故意和过失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力极大,相比之下,民事责任则更注重于弥补损害,尽管其与刑事责任存在显著区别,关键取决于对他人造成损害所达到的程度,如果给他人带来的损害相当严重,那么就可能面临极高的民事责任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并非同一概念,它们产生的前提条件有所差异。

刑事责任的产生与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密切相关,犯罪行为是其出现的必要条件;

然而,民事责任则主要源于民事主体对自身所应履行的民事义务的违反。

其次,二者在责任的承担主体上也存在显著区别。

刑事责任的承担者仅限于犯罪人,而民事责任的承受方则通常为遭受损害的被害者。

这意味着,是否以及如何追究民事责任,往往取决于受害者自身的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若涉及到民事侵权行为,即使受害人表示谅解或同意,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亦不宜免除。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区别”,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4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42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区别
一键咨询
  •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7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7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8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6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5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3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3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8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3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5****24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6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7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2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6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7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区别
1.民事责任重在补偿性,而刑事责任重在惩罚性。民事责任的前提是有损害发生,而刑事责任不论伤害与否,均承担惩罚性责任 2.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而刑事责任主要是剥夺人身自由,甚至生命 3.构成的主观要件不同。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居民和非居民区别
[律师回复] 居民分为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非居民分为非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企业。居民和非居民的概念广泛应用在税法领域和外汇管理领域。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没有住所但一个年度内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达到183天的人,反之就是非居民个人。居民企业是在中国境内设立或者虽然在国外设立但是总部在中国的企业,反之则是非居民企业。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快速解决“其他”问题
当前342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小区噪音扰民怎么处理小区噪音扰民怎么办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小区噪音扰民如何处理 如果噪音扰民十分严重可以通知警察进行干预。 【网友咨询】 我家隔壁,就是卧室紧邻的隔壁,有一个歌厅,每晚上都要唱歌,我实在是无法忍受了,这个歌厅是属于很不正规的那种,低音炮我实在无法忍受了,基本每晚都要等到一两点再睡。期间交涉过很多次,他们态度挺好,但是行动上不予理睬。也跟环保局投诉过了,环保局来看了,也跟他们交涉了,好了几天,但是事后还是一样。请问这样的事情有什么解决办法吗?我曾跟歌厅老板说要报警说扰民,他们就恐吓我们,到底这事情该怎么解决? 【律师解答】 一、小区的噪音来源一般有工业噪音、商业噪音和邻里噪音等。 二、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规定,居民区的噪音标准在45分贝-55分贝之间,这个标准相当于两个人在房间里说话,互相能够听清楚的一个音量,而超过这个音量,就可以算作噪音扰民了。 三、根据《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对于居民小区内的噪音污染有着明确的规定。“第三十八条:18时至次日8时,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不得进行可能产生噪声的室内装修活动。在其他时间内进行室内装修作业的,应当采取噪声控制措施,避免对周围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另外,《条例》中还包括“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各类扬声器、音响器材时,应当控制音量,不得产生扰民噪声”的规定。如果居民在小区内感觉受到了噪音污染的干扰,首先可以向物业公司反映,让物业公司出面协调解决,因为《条例》中明确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行为予以制止,并及时向有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区别
第一,从承担责任的内容上来看,民事责任主要涉及到的是责任人的财产利益,而刑事责任主要涉及责任人的生命和自由。第二,从人身自由限制上来看,民事责任通常不会限制一个人的人身自由,而刑事责任在常规情况下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自由。第三,从产生的基础来看。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居民区业主会所内饭店在居民密集区每天12小时户外播放音乐。到晚上10:00。并以播放轻音乐,声音不大为名拒绝停止扰民。
[律师回复] 1、当事人面对严重干扰自身正常生活的噪声污染,可以依据噪声污染防治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向当地警方报警,寻求帮助解决。 2、噪声污染防治法46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3、噪声污染防治法58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A、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B、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C、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4、治安管理处罚法58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46条、58条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58条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42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区别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区别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区别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后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主要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种。而民事责任,即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若违法,将依法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或特定的法律责任。这两种责任在性质和法律后果上有所不同,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民事裁定书和民事裁定书有什么区别,怎么区分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判决书是指依据判决制作的文书而裁定书是指为处理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而依法制作的诉讼文书。判决书与裁定书主要有以下四个不同: 1.两者适用对象不同。判决书解决的是实体法律关系问题,如定罪量刑的部分裁定书主要解决诉讼中的程序问题,但也解决一小部分实体问题,例如:减刑,假释等等。 2.可以有法律效力文书的数量不同。一个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只能有一个而裁定书可以有多个 3.其书写要求不同。判决书只能用书面形式,格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规范而裁定书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 4.两者上诉与抗诉期限不同。判决书是从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日以内裁定书是自收到裁定书五日以内。 所以判决书与裁定书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但其共同点都是依照法定的程序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 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42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区别
刑事责任指犯罪行为发生后,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民事责任则是民事活动中因违法行为需承担的《民法》规定的法律后果。主要差异在于:民事责任注重补偿,刑事责任偏向处罚;民事责任需损害后果,刑事责任无需;民事责任多为财产责任,刑事责任涉及人身自由甚至生命权;刑事责任中故意和过失影响大,民事责任更注重损害程度。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别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工伤赔偿不分城市农村
2011年1月1日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因工死亡赔偿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48-60个月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变更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由此,“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决定工亡待遇数额。2011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据此数据计算,2011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382180元,这样即便没有可供养亲属的,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之和已经突破40万,较旧《工伤保险条例》提高了2倍左右。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的待遇。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区别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