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一方有糖尿病,可以离婚吗
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例如配偶因患上糖尿病导致健康状况出现严重恶化,自然人有权选择以此作为理由与另一方解除婚姻关系。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签署书面离婚协议的方式进行协商离婚,也可采取向有管辖权的司法机构提起诉讼的途径,借助于法律手段来达到离婚之目的。在此过程中,诉讼离婚即是指当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财产如何分配、债务如何承担以及子女抚养等重要事项无法达成共识时,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通过调解或审判程序解决争议并最终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二、夫妻一方有精神问题可以离婚吗
若夫妻一方存在精神健康问题,方可选择与伴侣解除婚姻关系,以下将详细介绍两种常见的离婚途径:
1.如若该方在婚前故意隐瞒自身精神健康状况且婚后治疗未果,或者在已知配偶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前提下依然选择缔结婚姻,亦或是一方在夫妻共存期间患上精神疾病且长时间未能治愈的情形,均可被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此情况下,其中一方坚决提出离婚诉求,经由调解委员会调停无果后,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准许离婚的决定。
此外,以下三种情形,无论另一半是否知情,皆可依法诉请离婚:
(1)婚前故意隐瞒精神疾病史,婚后病情未见缓解的。若一方染上精神疾病,出于巩固婚姻的目的而未向配偶透露实情,在结婚后,因疾病发作而使配偶得知真相。面对此种情况,患病一方即使历经多次求医问诊,却依旧无法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
(2)婚前已知另一半存在精神疾病仍执意结婚。例如,一方在婚礼前就已患有精神疾病,但其配偶自始至终都明知这一事实,甚至在知晓对方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仍然同意与其登记结婚的;
(3)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上精神疾病,长期未见好转的。比如,原本毫无精神健康史的一方,在结婚后突患精神疾病。即便经过大量诊断和治疗,病情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当地医院的专家判定这类患者的精神疾病无法再获治愈的。
2.协议离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双方协商,就各自所持有的共同财产分割、子女监护权以及孩子抚养费用、夫妇共同债务分摊等议题达成共识,进而前往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最终领取离婚证书。总之,无论是何种离婚途径,只要具备以上上述任一条件,申请人便有权向法庭申请解除婚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在特定的状况之下,比如如果配偶患有糖尿病使得其身体状况跛足不前,那么此人有权利选择办理离婚手续。离婚方式有两种途径可以走,一种是关于离婚事项,双方可以通过签署书面的离婚协议书来进行商定;另一种方法则是他们可以向具有管辖权限的司法机关提出申请,开始进行法律程序的诉讼离婚环节。而诉讼离婚这一方式则适用于无法就离婚、财产、债务以及孩子的抚养等等众多复杂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结婚夫妇们,通过由人民法院进行调停或审理的方式来最终解除这段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