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构成何罪
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并不存在所谓“造谣罪”的概念,仅有针对“诽谤”行为的明确规定。
然而,网络领域内的不实言论可能触及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非法经营罪、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以及编造与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多类犯罪。这些罪行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其中部分罪名甚至可使行为人面临法定最高刑期为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明确规定,对于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进行散播,或者明知该类虚假信息却有意为之,导致严重干扰社会正常运行秩序的情况,将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罚;而倘若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则会被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在现代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日社会里,任何发布不当言论的行为都将面临相对应的法律制裁。而这种惩罚的力度则将依据违法行为的恶劣程度来进行。假如某些个人或者团体存心捏造虚假信息,恶意歪曲事实,甚至对他人实施严重的侮辱和诽谤,并且达到了一定的犯罪情节范围,那么他们就会触犯刑法,进而可能面临着被提起刑事诉讼以及被判以重刑的潜在危险。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包括但并不仅限于传播谣言在内的行为极有可能构成多项重罪,诸如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活动、毁损商业声誉、煽动暴力抵抗法律权威以及捏造和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等等,其中某些罪行甚至会导致被告人被判处长达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根据中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规定,蓄意发布、散播假冒的重大安全事故、疫情、灾害状况以及警察动态等重要情况,扰乱社会生活秩序的行为,将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严厉惩罚倘若情节特别恶劣的话,则将面临三年到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