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缓刑的司法流程是怎样的
经过司法审定并宣告缓刑具有法律效力之后,国家审判机关应当将具体的判决文书以及执行通知复印本,递交至罪犯所在地区公安局执行机构;作为司法执法的一部分,公安机关负责将罪犯提交给其工作单位或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进行特定条件下的考察;而该单位或基层组织则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以及社区矫正要求,对被追究行政刑事责任的罪犯实施社区监督管理。缓刑是针对受到一定程度刑罚处罚的犯罪分子而言,被暂时搁置责任所对应的所判刑罚的执行制度。这一制度在刑事法体系中充当了刑罚暂缓执行的角色,它通过在既定时间内,对于被认定已经构成犯罪并且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进行宣布定罪,随后暂缓执行所判处的刑罚执行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缓刑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刑罚,而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或手段。
《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刑法》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二、判缓刑的人以后对子女有没有影响
毫无疑问,依然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首先,罪犯被依法判处缓刑后,对于其子女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缓刑作为一种较为轻柔的惩罚方式,尽管如此,依旧会在其个人档案中留下明显的案情记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并不实行前科消除制度。无论罪行之前所属违法活动性质,抑或是犯罪行为类型,都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伴随当事人度过。换言之,案底通常特指涉及时前犯罪行为的历史记录。
其次,当事人被判定缓刑后,其刑事处罚记录可在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及法院进行查证核实。
同时,在司法局的数据资料库中,也可轻易查阅到相关信息。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在经过公正且严谨的司法程序审核并宣判缓刑之后,相关判决文件及执行通知书将会被送达至罪犯居住地的公安局执行机构负责执行而公安局会将罪犯移交给其所在单位或者当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由这些单位或团体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监管,同时根据国家法律以及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对罪犯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缓刑作为一种暂时停止执行已经判定的刑罚的制度,主要通过对犯罪行为进行定罪量刑,然后暂缓执行刑罚来实现然而需要明确的是,缓刑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刑罚,而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