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12个月到期后,怎么办
关于取保候审期满之后可能面临的处置状况,我们需要考虑两个方向:
其一,转变强制措施;
其二,终止取保候审,即刻释放涉案人员。对于这两种可能性,请允许我详细地解释给您听:
首先,当取保候审的期限临近结束时,执行机构必须在期限届满之前的15天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决策机构,由决策机构做出是否解除取保候审或是改变强制措施的决定,同时也需在期限届满前以书面形式告知执行机构。
其次,当执行机构接收到决策机构发出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者是改变强制措施的通知后,应立即执行相关命令,并将执行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决策机构。
最后,我们来看看可能出现的两种最终处理结果:
(1)转变强制措施:如果人民检察院或法院依法做出了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他们有权根据实际案件情况转变强制措施,例如采用监视居住,甚至进行逮捕等。
(2)依法终止取保候审:当取保候审人被依法解除取保候审后,他/她可以被依法释放。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二、取保候审12个月如何计算
关于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指出,自执行取保候审手续之日起算起,其时效应包括整个取保候审的过程中。
根据中国司法制度,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负责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的取保候审,其期限最长不能超过十二个月;而对于监视居住的措施,最长也不能超过六个月。在此期间内,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及审理工作不得被任何原因所中断。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取保候审12个月到期后,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