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驾驶罪要抓捕吗
2.根据所犯之罪行及情节轻重,有足够理由预见其将被判处徒刑或以上之刑法处罚者;
3.即使是通过担保人保证或缴纳保证金等方式实施取保候审措施,仍无法有效预防再次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潜在风险和危害的情况下。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二、危险驾驶罪要求有实害结果吗
在中国的刑事法律框架下,危险驾驶罪被划归为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的范畴内,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行为犯罪和危险犯罪。
其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即行为人应当具备希望或者放任损害公共安全后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而在客观层面上,只要涉及到危险驾驶的行为实施,就必然触及刑法的红线。
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追逐竞赛式驾驶、过度饮酒后驾驶、车载人员严重超编或者车辆行驶速度严重超过法定标准,以及违反相关法规运输危险化学物品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对公共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尚未造成实质性的危害结果,但只要情节恶劣,同样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危险驾驶罪要抓捕吗”,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