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遭受诈骗时,可以主张获得三倍赔偿,对于赔偿金额未达到五百元人民币的情况,需以五百元人民币计补足;倘若经营者在知晓其销售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具有显著瑕疵的情况下仍然向消费者出售,并由此导致消费者死亡或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消费者有权请求法院给予所受损失两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
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二、被诈骗可以索要赔偿吗
在遭遇诈骗事件之后,受害者有着索赔的权利。当非法行为人的欺诈行径导致受害者承受了实际的财物损失时,他们便可请求发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在此过程中,法院将依据案件事实与相关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作出裁决,以判定其需承担何种形式和规模的经济补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倘若消费者不幸遭遇欺诈行为,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他们有权要求商家支付三倍于损失的赔偿金。值得一提的是,若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人民币,则需按照该标准予以补足。除此之外,如果商家在明知所售商品或所提供服务存在重大缺陷的前提下依旧向消费者推销,且因此引发了消费者的死亡或者严重身体伤害,那么消费者将有权利向法院申请,要求商家承担所受损失两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