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本国相关法律条例,若犯罪者涉嫌行贿罪,通常情况下如曾因行贿而遭受行政或刑事处罚、诱发严重后果、涉及三名以上共犯或者存在其他不适宜适用的情节,则犯罪者将被排除在适用缓刑以及免除刑事处罚之外。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实施行贿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
(一)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二)因行贿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
(四)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五)其他不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
具有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二、行贿罪是否适用缓刑
然而,要想符合缓刑的判罚标准,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其次是其犯罪情节较为轻微;第三是罪犯须具有深刻的后悔之意并且表达出强烈的不会再次触犯法律的意愿;此外,判断罪犯是否具备再犯罪的风险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最后,宣告缓刑时还需考虑到这一决定对罪犯所在社区的影响,确保不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在宣告缓刑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犯罪情况,限制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间从事某些特定的活动,限制他们进入某些特定的区域和场所,以及限制他们与某些特定的人员进行接触。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
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通常情况下,有关于涉嫌施行贿赂犯罪行为的责任人,如果曾经由于此类犯罪行为接受过行政或者刑事处罚,由此引发了严重恶劣的社会影响,涉及超过三名以上共犯的情形,亦或是在遭遇其他不适宜采取缓刑或者豁免刑罚措施的特殊情形时,他们将无法享受上述宽大处理政策的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