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发布他人信息侵犯什么罪

最新修订 | 2024-07-25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若网络平台出现虚构的危险、疫情、灾害或警方通缉信息,行为人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按现行法律,虚构并传播这些信息,或明知不实而故意散布,扰乱公共秩序者,将获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恶劣、影响政治稳定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网上发布他人信息侵犯什么罪

一、在网上发布他人信息侵犯什么罪

倘若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虚构的危险情况、疫情状况、自然灾害现象以及警方通缉令等信息,行为人可能已经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照现行法律法规,旨在虚构险情、疫情、灾害或警情等情形,并通过网络或其它媒介进行传播,同时也包括明知是不明真相而仍然故意在网络及其他媒体上散布这些虚假信息的行为,若影响和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就将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其结果较为恶劣,甚至对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那么嫌疑人就有可能面临着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处罚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在网上发布威胁别人的话,是否违法

透过网络进行威胁他人的活动无疑属于非法之举。针对他人进行网络恐吓和威胁显然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正是如此,这也被视为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且牵涉到的各方都必须按照其各自的责任来面对,而如果事实证明已经构成犯罪行径,更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例如,若通过网络对他人进行恐吓和威胁,以获取不当利益,那么很有可能会遭到有关部门的追究,甚至可能会被认定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另一方面,在网络空间中对他人进行攻击、污蔑和诋毁,也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如果这类行为的情节较为严重,那么将会面临由相关机构行使权力实施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五天至十天的拘押以及五百元以下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倘若网络平台上充斥着虚构的安全威胁、流行病疫情、自然灾害或者警方通缉等信息,那么这类行为人有可能触犯我国的刑法相关规定,从而被认定为编造和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犯罪嫌疑人。根据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编造并在网络空间中广泛传播这种虚假信息,或者明知其内容不真实却仍然故意散播,从而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包括但不限于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然而,如果此类行为情节特别恶劣,对国家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那么行为人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刑罚,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6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295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在网上发布他人信息侵犯什么罪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0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3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7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3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4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3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4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0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7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2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4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4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4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5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6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在网上发布他人信息侵犯什么罪
若网络平台出现虚构的危险、疫情、灾害或警方通缉信息,行为人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按现行法律,虚构并传播这些信息,或明知不实而故意散布,扰乱公共秩序者,将获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恶劣、影响政治稳定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网上发布虚假消息诬告他人如何处理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网上发布虚假消息诬告他人如何处理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有人借我名义发布消息,跟他沟通了知错不改,想咨询下侵犯名誉权可判刑几年,严不严重。
[律师回复]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
  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通则101条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侵犯名誉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人民法院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关于学校公布欠费学生信息是否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呢
[律师回复] 您好,律师为您解答如下: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讲民事权益范围中包括了隐私权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学校公布欠款是对已经发生的欠款事实进行催告的行为,而且也没有用于某种目的。因此不属于侵犯隐私权。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295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在网络上发布他人隐私信息构成犯罪吗
公布他人隐私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可能构成犯罪。未经授权或同意,擅自公开他人私人信息是违法行为。若因此导致受害人或其亲属出现精神错乱、自我伤害甚至自杀等严重后果,将可能触犯法律,受到刑事追究。因此,我们应尊重他人隐私,避免传播未经授权的私人信息,以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网络发布消息侵犯名誉权、毁谤怎么处罚?
网络发布消息侵犯名誉权、毁谤的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民事责任,一般需要对受害者进行停止侵害、消除负面影响以及赔礼道歉等,涉及到造成经济损失或者精神损失的,还可以要求对方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295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网上发布欠钱人会侵权吗
借款未偿清时,网上公布借款人信息违法。涉及自然人借贷,有权催促对方还款;违约可诉诸法律。公开披露隐私违法。建议收集证据,依法起诉。被告如故意拖欠或拒付,法院可采取罚款、司法拘留等强制手段。坚持不还款且金额较大,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处罚。判刑不免民事责任。
10w+浏览
债权债务
公布别人隐私侵犯他人隐私权吗?
[律师回复] (1)要看取得证据的地点
A、取得婚外情证据的地点在调查人的自己家中,此种情况一般不构成非法闯入和侵犯公民住宅。
B、取得婚外情证据的地点在宾馆、“第三者”家中等非公众场合如果擅自闯入强行取证,可能会:
a.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侵犯“第三者”的个人隐私权;
c.如果对他人采用强制措施的,还可能涉及非法拘禁罪;
d.对他人殴打的导致伤害的,可涉及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罪。从“有理”到“有罪”。
C、在公众场合调查婚外情的情况在公园、咖啡馆等公共场所取证的,视为行为人对自己的隐私权进行了放弃。
(2)看取证手段
A、采用的取证器械要合乎法律规定比如有些调查公司声称的采用针孔摄像机等摄氏对对方进行拍摄的,属于不合法的取证方式,即使是公安机关采用设备拍摄的证据都不能用于定案证据,何况是非法的调查公司。
B、采用的调查手段要合法不能采用非法盯梢、强制拍照拍摄等方式取证,更不能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3)取得证据后的使用方式
尽管取证手段合法,也会侵犯他人隐私权。不当使用主要指在不相关的人面前展示获得的证据,把证据公开场合展示等等,但是提交给和律师不算侵犯他人隐私权。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295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在网上发布他人信息侵犯什么罪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