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通过虚假诉讼手段令公安部门启动立案程序的详细步骤:
1、投诉人需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证据,此项证据应涵盖人证、物证以及书证等多种形式,以充分证实原告方已经严重干扰司法程序,并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实质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有权直接介入调查,展开立案侦查工作;
2、若存在明确的犯罪事实及应当追究的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亦可直接进行立案侦查。
关于虚假诉讼案件的受理流程,具体操作如下:
1、投诉人需将其所掌握的能够证明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虚假诉讼行为的相关资料提交至公安机关;
2、公安机关会依据这些资料,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是否符合立案标准进行初步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显示符合立案要求,那么公安机关就必须依法开展立案处理工作。反之,如果评估结果显示不符合立案要求,那么公安机关很可能不会启动立案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二、虚假诉讼罪刑事拘留后果有哪些
针对虚假诉讼罪的刑事拘留,其潜在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如下四点:
1.相应的罚金或者拘役:
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的明确规定,如果行为人被证实犯有虚假诉讼罪,那么他们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的严厉刑罚,同时还有可能被判处或者执行罚金。
2.财产上的损失:这种情况下,被告方有义务为他们的虚假诉讼行为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损失进行赔偿。
3.社会声誉及信用度的损害:由于犯罪记录会对个人的社会信誉产生负面影响,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诸如就业、贷款等诸多领域受到限制和阻碍。
4.民事责任的承担:除了刑事责任之外,被告方还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虚假诉讼案件处理过程中,投诉方需向公安机关提交相关证据,其中涵盖人证、物证及书证等多个方面,旨在论证原告已经严重干扰了司法审判程序,并且给他人合法权益带来了损害。一旦公安机关确认这些事实存在,便可依据相关规定介入进行深入调查,并决定是否正式立案。在虚假诉讼案件的受理流程中,投诉方有责任提供充足的证据材料,而公安机关将依据这些证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全面评估,从而确定是否具备立案条件。若经评估后认定符合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将会依法展开后续处理工作;反之,如果不满足立案要求,公安机关可能会选择暂缓启动立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