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骗参与了涉嫌诈骗怎么算
受欺骗而介入某起诈骗事件者,实际上亦涉及犯罪活动,一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诈骗罪名对其进行定罪量刑。
1.当事人必须具有以非法侵占他人财物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实施骗取至多金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之行为;
2.任何故意性地行骗公私财物价值达人民币3,000元及之上之者;
3.该诈骗行为务必导致被害人因行为人的行骗行为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处分自身财产,不论行为人将诈骗财物是归自我享用,抑或是转交于他人,均不能否定诈骗罪成立之要件。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被骗参与洗钱怎么办
关于被欺骗参与洗钱的情况,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如果经过司法机关深入审查后确认,当事人属于被欺骗而参与洗钱活动的话,那么将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如果当事人在不知情或被误导的情况下协助他人洗钱,这并不构成犯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当事人确实不知情,但若涉足的资金是非法来源的,那么他仍有可能面临跟诈骗相关的指控。
此外,如果涉及资金的转移过程本身不符合法定程序,那么当事人也将会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在洗钱罪的主观方面,其表现形式通常为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为犯罪违法所得提供掩护,隐藏其来源和性质,并且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而故意实施这些行为,同时还期望这样的结果能够实现。在对犯罪故意中的“明知”进行判断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被告人的认知能力,他们与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接触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类型、数量,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化、转移方式,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诸多主、客观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被欺骗的情况下加入了诈骗活动的人员,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并通常会按照诈骗罪进行定罪量刑。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来获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产;第二种情况则是指当事人故意实施诈骗行为,骗取的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人民币3000元以上的;最后一种情况则是指当事人所实施的诈骗行为使得受害人误以为自己对财物享有支配权,即便实际上财产的所有权并不属于当事人,仍然构成诈骗罪。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