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占罪财物如何处理
关于侵占他人财产问题的处理办法如下,应立即归还侵占所得;若构成犯罪则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例如,私自占有他人代为保管的财产且未及时归还者,据其数额大小,若数量较大并且拒绝归还,将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而对于那些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它严重情节的人而言,则将意味着他们将面临两年以上至五年以下不等的刑期以及罚款。
此外,若非法占有他人遗失物品或藏匿物品,且拒不归还也将按照上述规定接受惩罚。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侵占罪的审理原则是只有受害方提出诉讼请求时才能启动司法程序。
关于侵占罪的主体,它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概念,任何年满十六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该罪名的实施者。在主观方面,侵占罪必须是故意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明确知道这些财产是他人委托自己保管的,但却仍然非法地将其占为己有。过失行为并不符合侵占罪的定义。
同时,构成侵占罪还必须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意图。如果仅仅是故意行为,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意图,比如故意损坏他人委托自己保管的财产、遗失物品或者藏匿物品,或者因为要求他人偿还因保管等原因产生的费用而延迟归还,或者由于疏忽大意导致财产损坏或丢失等等情况,都不能以侵占罪来定罪量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二、侵占罪财产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侵占财产罪的立案标准如下所示:
首先,行为人必须是在合法且善意地占有他人财产后才被认定为构成该罪名;
其次,行为人需将持有的他人财产擅自占据并拒绝归还给原所有者;
最后,涉案金额必须达到20,000元人民币或以上。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对于未经合法授权擅自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应当立即予以返还,否则可能会受到刑事追究。根据有关规定,任何私自占有和拒不归还原告人、委托人等非本人所有的财物,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数额较大”)的行为,将会被依法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相应罚金;而如果涉案金额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则可能面临更为严厉的二至五年有期徒刑以及罚款的惩罚。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广大民众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财产权益,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