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典中的量刑制度并未明确规定关于缓刑的条款,但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仍然适用于缓刑判决:
首先是犯罪行为本身的情节相对轻微;
其次,罪犯应当具有真诚的忏悔之心;
再次,被判定为缓刑者应无再度实施犯罪的潜在风险;
最后,判处缓刑应该对其生活所在的社区造成负面影响程度微小。
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法院亦可在宣告缓刑的同时,限制罪犯在缓刑执行期间不得从事某种特定活动,或限制他们进入某些特定区域或者场所,以及与特定人员进行交往。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判决书会送给家属吗
通常来说,我们会选择将判决书直接递交给当事人的家人手中。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当被告面临诸如有期徒刑等需要限制人身自由类型的惩罚时,刑事判决书将会送达到被告人的辩护律师或是他们的近亲手中。在此类情况中,刑事判决书所揭示的主要内容,便是法院依据法律和证据原则,对于当事人所涉及的案件情况给予公正合理的裁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
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送达判决书。
尽管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并未明文规定缓刑制度,然而,在满足特定环节的前提下,法官仍然可以选择适用缓刑措施。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罪犯所犯之罪行应当属于性质较轻类型,同时需要保证其有真诚的悔过之心,并且没有再次犯罪的潜在风险,此外,还需考虑到该违法行为对于社会大众所产生的影响程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法院有权通过限制罪犯在缓刑期间的行动范围、活动场合以及社交圈等具体规定来保证缓刑实施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