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假账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若企业制造假账以逃避税务责任,企业可被视作为逃税罪予以追责,同时涉及众多财务人员的造假案也可能涉及到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妨害清算罪和虚假破产罪等罪名。妨害清算罪的入罪门槛主要包括四点:
1.隐瞒的财产价值达到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
2.在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上作出虚伪言辞涉及的金额同样也要达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
3.在未偿还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的总额在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以及4.给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累积金额超过十万元人民币。对妨害清算罪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犯罪客体,即承担清算工作的公司企业法人;
然而,假如清算组成员与公司、企业相互串通,协同实施上述规定提到的各项行为,同样将视为共犯予以刑事追责;2.当公司、企业进入清算阶段,若出现藏匿财产、在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上造假的情形,或是在清偿债务之前提前分配了企业财产,都符合犯罪构成;3.只有当行为人的这些行为对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重大损失时,才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公司、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实施或者组织、指使实施前款行为的,或者隐瞒相关事项导致前款规定的情形发生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前款罪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单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二、做假账分红股东权益合规吗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实施虚假财务记录的行为,无疑将被视为违法行为,若情节严重,甚至将触犯刑法。具体而言,此类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某些企业在无法支付股息的情况下,强制要求股东实施虚假财务记录以规避税收责任;
其次,尽管企业不向股东支付红利可能是合法的商业决策,但是强迫股东制造虚假财务记录则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股东有权拒绝企业的这种无理要求,并可依法对其进行举报;
最后,企业要求股东制造虚假财务记录,也可能是为了防止其他人员制造虚假财务记录,从而避免财务信息泄露,进而避免企业遭受相应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