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伪证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首先,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证词作假的情况。
1.若行为人采用包括暴力、威胁和行贿等手段,指使他人进行作假证明时,则将被控告并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倘若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情节严重,那么将会得到更严厉的惩罚,即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当行为人为当事人提供伪证帮助,一旦这种情节达到严重程度,他也将面临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
4.对于那些在司法工作岗位上从事作假证明行为的人,法律规定他们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这意味着“从重处理”。因此,除了那些本身有罪责的人外,其他任何人的伪证行为都将以伪证罪的性质来进行判定和惩处;
5.而如果这些司法工作人员已构成伪证罪,法律同样要求要对他们进行更为严格的惩罚。
其次,我们来看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词作假问题。1.在审判过程中出现的参与诉讼或法官,如果存在以下任何行为之一,那么法院有权依据行为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罚款、拘留的处罚;对于严重的行为,法院也可能将其视为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在法庭上伪造、消除或销毁重要证据,从而阻碍了法院正常审理案件的进程;
(2)用暴力、恐吓甚至行贿的方式阻止证人出庭作证,或是指使、行贿、威逼他人为自己作伪证。对于符合上述规定的任何组织机构,法院亦有权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负有直接责任的成员进行罚款、拘留的处罚;2.如果这些行为构成犯罪,那么他们同样将受到法律的追究和严厉惩处。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做伪证的人提供其他证据有效吗
在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之中,对于作伪证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惩戒措施:即对违法者处以五天至十天的拘留,同时还需向其征收二百元人民币至五百元人民币不等的罚款,以示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任何人若有故意从事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等行为,从而对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进行案件办理产生不良影响,但尚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的,将面临由公安机关给予的治安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
(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
(四)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