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者可以取保候审吗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之明文规定,对肇事者能否办理取保候审一事,需依特定情况进行判断分析。若肇事者满足上述法规所规定的任何条件,例如预期可能会被判较轻刑法、面临严重健康问题、处于孕期或正哺乳其婴儿期、在羁押期内案件尚无明确结论等等,且同意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风险,则肇事者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反之,若肇事者的状况并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条件,那么他很有可能无法获得取保候审的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肇事者没钱赔怎么办
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赔偿困难,此情形下针对永久无力支付所应采取之措施包括:
1、首先,在当前无力清偿赔偿责任时,可以与涉案当事人协商分期偿还欠款,进行延期支付或者提出减免费用请求。
2、其次,如对方对此建议未能达成共识,并决定对肇事方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必须积极应对诉讼程序,力争在法庭的审理和裁决中获得分期还款或是设定限制期限还款的有利结果;
3、再者,若对方拒绝接受延期或减免赔偿要求,且法院未能予以支持,则需依照法律规定限期全额偿还赔偿款项。如有足够能力进行偿付而故意拖延或拒绝支付的情形,当事人有权依法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手段。
4、最后,假使肇事者确实无足够资金可供归还受害方,纵使被判胜诉,若法院执行人员了解到肇事者缺乏偿付财产,也将无法执行赔付措施。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维护民事权益之请求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法律另有明文规定外,均须遵守该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始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损失以及负有义务者之日开始计算。法律若另有例外规定,则以其规定为准。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自权益受损之日起,若超过二十载尚未得到司法受理保护的,人民法院将不再对该项权益提供保护,但有特殊情形需要延长诉讼时效死亡的,人民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作出适当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